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指导“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
1.回顾《搭石》一课掌握的快速阅读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引出本课要掌握的“连词成句”的方法。
师:上节课呢,我们学习到了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哪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将相和》。将相和这篇文章出自史记,实际上呢,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也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师:来,我们打开书,先看课文导入。自己读一读。
(生阅读课文导读)
师:这篇课文教给我们一个新的方法,要让我们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连词成句,以前听说过这词吗?
生:听说过。
师:怎么理解的?来,请你说。
生:就是把很多词语连成一句来读。
师:好的,这个理解差不多。连词成句就是一眼看过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来看,要一个词一个词、把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看。
2. 做“词句快读”的游戏,尝试扩大视域,连词成句。
这样说比较抽象,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注意,集中注意力看大屏幕,我们做一个快闪的小游戏,时间很快,我会出示一些词语和句子,然后你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课件迅速闪过:秦王、和氏璧、廉颇、蔺相如)
师:你看到了哪些词语,谁来说一说?来,请你来说。
生:秦王、和氏璧。
师:好的,看到了两个。来给他,看看他看到了几个词语。
生:我看到了廉颇和蔺相如。
师:嗯,看到了廉颇和蔺相如。
师:你想说说?你看到哪些内容?
生:秦王、和氏璧、廉颇、蔺相如。
师:嗯,你把他们两个说的词语都看到了。
师:来,继续,挑战一下难度。
(课件出示: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师: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生:我看到了战国时,秦国很强大。
师:来,你说说
生:我看到了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其他国家
师:嗯,看到了完整的一句话。
师:来,继续,更难了,这回你一眼看过去能看到哪些内容?(课件出示课文段落,出示时间略微长)
师: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生:我看到了一句话,就是让人把和氏璧送回了一个地方,我没看清楚。
师:来,别的同学。
生:哦,我看见了,就是说秦王那个向来不守信用。
生:我看到了秦王说用十五个城来换那块和氏璧。
生:我看到了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
3.小结:“连词成句地读”就是由单个字和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
师:看到了这句话,好。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眼看过去,有的同学看到的可能多一些,有的同学可能看到的少一些。这是我们尽可能的要把自己的视野扩大啊,当你把视野扩大了,你看到的内容就会多一些。那这样呢,就可以做到连词成句的读,从而呢,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
(课件出示课文中插图上的小讨论)
师:有的同学跟我们一样,看到了秦国的国君。也有的同学看到了秦国国君历来不守信用。相比较而言,看到多的同学,他的视域就比较大。对吧?我们尽可能的也像他这样扩大自己的视域来读课文,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阅读小提示)
师:阅读小提示,自己读一读。
(生读阅读提示)
二、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记录时间,检测阅读效果
自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提示学生,读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要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师:特别提示,尽量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儿一个字的读,而且呢,读的时候,还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有不懂不理解的地方怎么办?
生:跳过。
师:不回读。然后我们记录下自己阅读的时间,我们记录下自己读这篇课文的时间。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要在理解的基础。听明白了吗?读完以后,我们简单的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放计时器)
师:好,计时开始。
(生迅速默读课文)
师:读完以后,记录下自己用的时间,然后把书合上坐好,我就知道你已经读完了。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好,计时停止。
三、交流阅读体会
1.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如何连词成句,扩大自己的视域。
师:来,看一看,和同学交流一下,你读这篇文章用了几分钟?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对连词成句这种方法有没有什么体会,简单的做一个交流,跟同桌两个人互相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师巡视,并与学生讨论用时及了解到哪些内容)
师:简单的做了一个交流,大家伙一块来听一听,有哪些阅读体会。给你说,你用了多长时间?
生:我用了两分零七秒读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换一块和氏璧,然后蔺相如就去送和氏璧,之后看秦王没有送出十五座城的样子,他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之后秦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只能先把蔺相如送回去,然后再送出十五座城,请赵王把和氏璧交给了他。
师:有不同理解是吧?
生:是,秦王就是没有想要交换和氏璧的样子,而蔺相如就说那个玉璧有点小毛病,我先给你指一指看,其实是没有毛病,他是骗秦王的,就是用自己的性命和这个玉壁来威胁秦王,秦王就让他退下了,蔺相如就偷偷的把那个和氏璧送回去了,就逼着秦王说他也要回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哦,好极了啊!他们两个其实说的内容是一样的。对吧,一个说的比较概括,一个说的比较详细,他们都讲述了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对这个词应该是很熟悉啊,那么有一点异议呢,就是到底这个和氏璧到底给没给秦王。
生:没有。
师:课文中写了吗?
生:没写。
师:没写,我们只知道和氏璧被蔺相如送回了赵国,是这样吧?后来怎么样?没有写。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的阅读体会?
师:来说一说你的阅读用了多长时间?
生:用了三分三十六秒。
师:读了哪些内容?
生:读了第一个小故事是完璧归赵,然后第二个故事就是他们去了渑池,秦王想要占一些赵王的便宜,但是蔺相如比较有智慧嘛,最后没有让秦王竟占到任何便宜。他们回去了以后呢,赵王就封蔺相如为上卿比那个廉颇的官要大,然后廉颇就很不高兴,然后就是说如果见到蔺相如了,绝对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以后就是假装请病假,大概就是避开廉颇,蔺相如的手下就不太高兴,就说你为什么老是闭着廉颇跟老鼠见了猫一样。蔺相如就是说如果赵国没有了我,或者是廉颇的话,那秦国肯定就会来攻打赵国。廉颇听了这个消息了,就静了静,然后考虑了一下,就负荆请罪,就是另外一个小故事。
师:他说负荆请罪说的比较详细。其中在渑池这一段呢,语言比较简洁。在最后负荆请罪的小故事里说的就比较详细是吧,说明在读的时候对课文还是比较了解的。
师:来,你来说说。你用了多长时间?
生:我用了一分五十九秒。我要说的就是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就是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会面,秦王就想让那个赵王给他鼓瑟,然后就赵王也只能给他鼓瑟。蔺相如感觉就是秦王像这样来侮辱赵王,然后蔺相如就说秦王奏乐也很好,就是想让那个秦王给赵王击缶来助助兴。秦王当然不愿意,所以当时也就拒绝了,蔺相如就说那个我现在离你很近,然后我而且我身上还佩戴过宝剑,然后如果您不击缶的话,我就能过去跟您同归于尽,然后,秦王也就被震住了,也就只好那个来击缶。后来秦王又给赵王出了很多难关,都被那个蔺相如化解了。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连词成句地读”的具体方法。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是快还是慢?
生:有一点点快,
师:什么原因呢?读得这么快,有原因吗?
生:没有原因。
师:能做到连词成句的读吗?
生:能。
师:觉得自己比较适合是吧?
生:对。
师:其实啊,关于连词成句啊,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也许你已经在做了,只不过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我这就是连词成句,对吧?有的同学读了三分多钟,但是能把课文的内容叙述的比较详细,有的同学可能读的比较快,只对其中一两个小故事印象更加深刻一些。就是这样,让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还是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3.分析尝试“连词成句”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那么我特别提示一点,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刚才我发现有同学在读的时候,他的头是在晃的。这样的读法好不好?
生:不好。
师:我们连词成句,一眼看过去,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头不要动,我们的眼球可以来扫视,但是头不要动,好吧。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还知道那个和氏璧的来历,就是说有一个人,然后她在小溪里边发现了一块特别好的玉璧,然后他就去给那个他的大王去看了,献给大王去看,那个大王一看后说怎么是块普通的石头?因为那时候没有那种开玉的那种机器,只有把山上的那种石头砸碎了磨成粒,一粒一粒的磨,才能把玉磨出来,那个人没有那么多钱,所以他们的王一看啊,怎么给我了一块石头,这个人是在骗他,就把他的腿斩掉了一个。
师:你这讲述的是献和氏璧于王的故事,是吧?后来呢?
生:那个人又不服气,还要去找,去把玉献给楚王,一看还是那块原来的普通的石头啊,又给他截了一条腿。然后那个楚王死了,又换了他的儿子继位,然后那个人就又去献石头了,然后那个他的儿子也认为这块是石头。楚王就是特别奇怪,为什么你老想献这块普通的石头?那个人就说因为我家穷,没有钱买那个磨金沙,所以那个没有把这块玉打磨出来,然后王就把那块玉璧就是就是说收下来了,就把那个石头就是磨出来了,一看果然是美玉,于是就有了和氏璧。
师:这是他的课外知识,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们下去可以读读这个故事。所以和氏璧是一块宝贝,难怪谁想要?
生:秦王想要。
师:那有的同学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可能速度会很快,也许是因为你对这个故事比较了解,对吧,不管怎么样?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故事。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再读课文关注本课生字词。
刚才啊,我在交流阅读体会的时候,特别是跟其他同学讲述自己了解这个内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情况,就是有些词语的字音不准,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自己先读读试试看。
(课件出示易错难读词,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看?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读的准确不准确?
(生读词语)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侮辱。
师:来,你来读读看。
(生读词语)
师:好,这一回读准确了。
咱们一块来读一读好吗?每个词两遍。
(生齐读词语)
2.自学本课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师:大部分的字音都读准确了。这个字(强),它是一个多音字,他有几个读音呢?
生:三个
师:再自己看一看,我们怎么来判断它的读音呢?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组词,根据词意,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第一个读音读什么?组词是什么?强大的强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力量大,就是强大对吧?当这个字表示力量大的时候,我们要读强(qiang),比如说谁是强大的?秦国强吧!我们的祖国也强大,对不对啊?我们的祖国现在是非常强大的。第二个音读什么?组词,倔强,读的是非常准确的,那么在倔强当中这个字,它的意思是什么?性格固执,不听劝就叫倔强,碰到了这种情况,这个字就要读强(jiang)。然后呢?强(qiang),组词。我们书上的原词,什么意思?勉强,如果你要勉强我的话,这就叫做强逼,还要读强。这个字三个读音,看一看能记住吗?
3.指导“臣、据”的笔顺。
(课件出示臣、拒)
师:这两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不是很好写,注意观察一下它的写法,能看清吗?来伸手跟着一块来写一写。难点在哪儿呢?先要写里面,然后再写竖折这个笔顺,一定要记准确。这个字也是一样。
(生书空)
师:会写了吧?啊,这个字还比较简单的。
4.理解新词新事物
师:我发现咱们大家伙对这个故事其实挺感兴趣。你是不是挺喜欢读将相和这个故事?主要的原因呢?很吸引人,很有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啊,在这个故事当中还有很多的词,很多的名词,对我们来说想要一探究竟,比如说,鼓是什么瑟是什么?瑟是什么?看到上面的配图了吗?古时候的乐器。它不是古筝,也不是古琴。它比古琴要宽,然后上面的弦呢也多,它又不像古筝。今天呢,已经没有什么人会鼓瑟了,我们不会了,这挺让人遗憾。那旁边呢,击缶,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击缶而歌这个表演项目,震惊了世界。当时呢,我们就根据古籍,还原了一下这个缶的样子,当然了,实际上,这个缶可能没有这么大,他也许会小一点啊,但大致的模样啊你知道了,方的敲击的乐器叫作缶。
还有一个词儿,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门客这个词儿。理解吗?读读看,门客是怎么回事?
(生读门客的意思)
师:那通过你的了解,你觉得门客他是一个正常的一个职业吗?
生:不是
师: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职业,是投靠到官僚贵族家里的,这种帮闲的人。去给人家帮忙打杂的是吧,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门客这个词呢?一会我们还要联系课文来说一说。
五、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梳理本课内容
(用小标题形式将文章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部分。)
师:刚才啊,其实我们同学们已经把这篇文章概括了一下,给这片文章的三个部分起了三个名字,分别是?
生: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师板书)
师:非常的简洁,大家发现我这样一概括呀,这篇文章将相和这个故事就特别特别清楚明了,有人问你将相和讲了些什么呀?你就可以告诉他将相和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对吧?其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两个词是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就出自将相和这个故事,也就是史记当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啊,这是我们一个传统的成语故事。
2.再读课文,简洁复述
师:来,看阅读提示。我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根据下面的提示,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你要把完整的将相和的故事讲一下。完整地用简洁的语言,不要太啰嗦,提示大家,文章中出现的对话,我们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话。文章中一些细节的词语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用简洁的话来试试,把这三个小故事连起来,概括一下主要内容能做到吗?来。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试一试。
(生读文)
嗯,读完了以后自己先想一想,你要怎样将这三个小故事连起来来说一说了。自己可以先试着说,觉得自己说的差不多了,来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将相和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些什么?
(生讨论,师巡视交谈,提示不要指读,概括要简洁)
师:同学们说的热火朝天,看起来对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非常感兴趣是吧?按照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提示一点,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来,请你说。
生:将相和这篇文章讲了三个小故事。首先来说第一个故事,有一回,赵王得到了一块和氏璧,秦王很想要,赵王就派了蔺相如去了秦国,但是去了秦国了以后,秦王并没有说十五座城池的事,蔺相如说你可以杀了我,但是请您再考虑一下我的话。
师:我们要把这个对话的部分变成自己的话。
生:蔺相如又想了一个办法,把和氏璧送回赵王那里。还有故事是渑池会面秦王。赵王来到这个渑池,然后想占一些赵王的便宜,但是因为有蔺相如和廉颇在,所以秦王最后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回去了以后,赵王又封蔺相如做了上卿,廉颇就很不高兴,因为蔺相如现在的官比廉颇还要大,廉颇很想羞辱一番蔺相如。然后蔺相如就是假装请病假嘛,就那个就故意避开廉颇。他的门客就很不高兴,他的门客就是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他回答那个如果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之中有一个人不在了,那秦国一定会找机会攻打赵国,蔺相如最后又说他们就是在为赵国考虑。然后廉颇听说了以后呢,就仔细想了想,就背着金条,来到这个蔺相如的家里。
师:就是完整的将相和的故事,是吧?我很喜欢他说的渑池会面这一个小故事,说的很简洁,但是负荆请罪这个说的有点详细了。
师:来别的同学,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生:将相和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秦国很强大,然后秦国制造了赵国有和氏璧打算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但是等和氏璧送到秦国的时候,秦王却不想拿十五座城换了,于是蔺相如找了个机会把和氏璧拿回来,然后送回到了赵国,赵王非常高兴,就封他为上大夫。又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想占赵王的便宜,但是因为有蔺相如和廉颇在,于是秦王没有占到一点便宜。赵王更加高兴了,于是就封蔺相如为上卿,然后廉颇就不高兴了,就觉得蔺相如比他的官大,凭什么,蔺相如想了想就总是装病避开廉颇。就是说,如果他和廉颇闹矛盾了,那么秦国就肯定会攻打过来,然后廉颇知道了之后非常的惭愧,就在背上绑着荆条来到了蔺相如家请罪来,他俩最后成了好朋友,这就是将相和的故事。
师:好,口齿伶俐,说的清楚,也比较简洁是吧?我们注意到没有,其实他在讲述这个主要内容的时候,他把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清楚了,我们也可以像他那样把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想清楚连起来,这就是完整的将相和的故事,我们课下自己再试一试,好吗?
师:好,这节课咱们上到这,下课。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师导入:上节课呢,我们读了将相和这篇文章,我们大家对这个文章非常感兴趣,也了解到了连词成句是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将相和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谁还记得?请同学给大家再来讲一下。
生: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的故事。
师:这三个小故事是吧?谁还能说得更详细一些?
生:赵王他得了一块和氏璧,秦王他想要,还说要用十五座城换,赵王就他就派蔺相如去,蔺相如看秦王没有交换的诚意,就把和氏璧给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秦王想到了个办法想羞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了,回来之后,他就被封为上卿,廉颇就不高兴了,就想羞辱他一番。有一次,在街道上,蔺相如发现廉颇要到了,就让自己的人避开,手下人说他太胆小,蔺相如说如果我俩斗的话会有一个伤亡,那这样的话赵国会受损,秦国肯定要打进来的。这件事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然后廉颇就负荆请罪。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指导学生梳理本课内容
师:他说的比较完整,那么在讲述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的时候,还可以说的更简洁一些,文章中人物的对话要变成我们自己的话,简洁一些就能概括出这个故事。
师:这个故事呢,主要讲述的是蔺相如和廉颇。关于蔺相如这个人,你对他有什么印象呢?你觉得蔺相如这个人如何?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2.以小组形式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蔺相如的语言和动作等细节说一说。
师:读完了,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结合着具体的事例,先来说一说蔺相如怎么样?同桌两个人先商量一下。
(生讨论师询问,师提示先说蔺相如,要结合具体的事例。)
师:结合具体的事例,我们这个文章啊,字里行间有很多小细节,你注意到那些关键的词句了吗?他的动作他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事例,不要着急再想一想。
(生思考,师巡视)
3.全班交流,相机归纳。
师:好,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来,谁愿意来说一说、评价一下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影响?请你来说。
生:蔺相如给我留下了勇敢机智的印象,他很聪明。在渑池与秦王会面的时候,他希望秦王能击缶助兴,然后呢,秦王拒绝了,他就威胁秦王说如果秦王要是拒绝,他就跟秦王一起同归于尽,然后呢,因为第一句话说了,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他还敢威胁秦王,觉得他很机智聪明勇敢。
师:勇敢,战国时秦国最强啊,你敢威胁秦王。
师:来,你来说说,评论一下蔺相如。
生: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遇到问题不退缩很勇敢的一个人。因为就是在秦王向赵王写信说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这个和氏璧的时候,赵王的臣子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敢拿着和氏璧去秦国,但这个时候只有蔺相如站了出来,说他愿意拿着和氏璧去秦国,跟秦王换那十五座城,所以我觉得他很勇敢。
师:其他的大臣没主意,蔺相如有主意,他的机智勇敢从这儿能表现出来。
师:来,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就是蔺相如不怕秦王,因为秦王想要那个和氏璧的时候,他没有说给他那个十五座城池,然后呢,蔺相如敢威胁那个秦王,所以我觉得他很勇敢,他不怕。
师:嗯,课文中有写对吧?威胁秦王啊!秦国最强,你威胁秦王不要命了是吧。
师:来,这边。
生: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很机智的人,因为在渑池会上,秦王一直跟那个赵王发难,他都能化解,所以他肯定是有一定的机智。
师:好极了,其实我们都知道,都能分析出蔺相如是个什么人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结合具体事例来说一说?来,我们举例子来看一看,读读这段话。
(课件显示拿回和氏璧的段落)
读完了吗?通过这段话,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勇敢机智。
师:勇敢机智,何以见得?不能你说他机智就机智,你说他勇敢就勇敢,你在这段话当中。你是怎么看出来读出来的?那我们来结合这段话来分析分析。
师:来,你说。
生:我是从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听他这么说,就把璧给他了。但是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你并不想交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不交。我就用脑袋和璧一起撞到这柱子上。我就觉得他很勇敢,他拿命赌上了这十五座城。
师:他拿命相博,他很勇敢。
有没有人觉得他很机智?就通过这两句话,何以见得?
师:来给同桌,让同桌说。
生:蔺相如骗那个秦王说这块璧有小毛病,然后呢就和秦王说要是不拿十五座城来换,就和这块璧一起撞在这个柱子上,我就觉得他很机智。
师:为什么?来大家讨论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能表现出的很机智?其实刚才他已经说到了一个特关键的词,是吧?
师:来给后面的同学,看看后边的同学有补充没有。
生:因为那块璧其实没毛病,然后他就说有个小毛病。
师:这是在?
生:骗秦王。
师:为什么要骗秦王?我要是不骗秦王呢?来同桌说。
生:如果不骗秦王的话,他拿不到那块和氏璧,因为和氏璧当时在秦王手中。
师:那也是我带来的啊,是我赵国的啊,你凭什么不还给我呀?来听听他们怎么说?你说。
生:因为他是想用和氏璧让秦王信守诺言,给赵国十五座城。
师:那我直接要回来,我干嘛要骗他呀?你说。
生:因为如果秦王拿到那个璧的话,他可能会反悔,所以蔺相如要骗到手里再和他说。
师:为什么要骗?这是我的啊。我要回来不就完了,我为什么要骗?来,说。
生:因为现在当时在秦王手里,然后不敢去抢,因为他现在只有他一个人,然后所以他只能把璧骗到自己手里。
师:怎么不敢抢啊?
生:因为在战国的时候,秦国很强大。然后呢,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所以如果他自己的话,他不敢抢,因为他那个秦国现在很强大,如果他抢了的话,可能会断脑袋。
师:聪明。秦国最强,秦王呢?
生:更强。
师:秦王掌管着秦国,当然他很有威严。你能从秦王手上抢东西吗?生:不能
师:不能抢吧,我们看看蔺相如对秦王的称呼啊!
生:您。
师:蔺相如是不是特尊敬秦王?是吗?
生:不是。
师:特尊敬秦王,发自内心的那种尊敬?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用“您”?
生:他是笑里藏刀的,因为说“你”的话,秦王就会看出来破绽。
师:你敢称秦王为“你”吗?就这一个字,你不要拿城了,你直接把璧留下吧,因为你不尊重我,你要给我补偿,对不对?你现在要从他手里抢?
生:那更不敢。
师:对吧,抢走了之后呢?蔺相如被杀是小,联系一下课文的第一句话。
生:因为战国时抢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如果蔺相如对秦王不尊敬的话,秦王就会进攻赵国。
师:就找到借口了。
师:我们这么多人啊,分析了半天才分析出来里面的利弊,蔺相如呢?瞬时间发现问题了,马上就想出了对策,这个人,了不起。(师板书:蔺相如——机智)
师:会分析了吗?
生:会了。
师:还有其他地方能表现出蔺相如机智吗?还是这段话,再看看。来,你说。
生:他说了,你如果不拿十五座城池和我换的话,他就和氏璧一块儿撞到柱子上边,他如果不说他跟和氏璧一块撞到柱子上面的话,就是他自己撞到柱子上面,那个和氏璧就不会弄脏,所以说秦王就是可以让那个蔺相如撞死,但是他不想让那个蔺相如毁掉和氏璧。
师: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什么心理啊?
生:贪婪。
师:贪婪。再想想。
生:想要和氏璧。
师:对,想要和氏璧,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和氏璧,美玉呀,秦王不想要?当然想要,所以抓住了秦王的心理,聪明机智。
师:还有其他地方能表现出来吗?再想想。你有想法。
生:蔺相如一眼就能看出秦王没有换城的诚意,所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
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很机智。
师:还有吗?我们再来想一想,请你说。
生: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这个我觉得是因为让秦王没有思考的时间,很机智。
师:化解了这次危机对吧?他真想撞吗?
生:不想。
师:当然是不想了啊,谁想一头撞死在柱子上?他也不想,但是要逼迫秦王。要演戏,要装。是不是啊?
师:别的地方呢?有一个词叫怒发冲冠,生气到极点叫怒发冲冠。蔺相如为什么要怒发冲冠呢?他有什么可值得生气的呢?想明白了吗?
生:因为他因为那个秦王他没有换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很生气。他其实是演的,如果他怒,他就有理由撞到那个柱子上面了,所以就怒发冲冠了。
师:怒发冲冠不是真的生气,是什么啊?
生:是装的,表现出他很生气,让秦王有所顾忌。顾忌什么?顾及蔺相如的死活吗?
生:不是。
师:你可别把那个璧真给我摔了哇,十五座城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你得把璧给我,对吧?秦王多厉害,十五座城不算什么,大不了我打回来,对不对?璧要是真的被摔碎,真不行啦,没啦!蔺相如多聪明,马上就能想到秦王的心思,逼迫秦王就范。我们结合这个具体事例分析了。
师:还有同学说,蔺相如不光机智,还很勇敢,对吧?啊,在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打开书,找一找,像刚才这样,你能分析吗?师:来,你说说。在渑池会面的时候怎么能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生:我觉得见面会面的时候,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他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其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同归于尽。这写了蔺相如的勇敢。
师:为什么这表现的是勇敢?不是别的呢?
生:因为他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师:哪个词说明问题了?
生:同归于尽,
师:真勇敢。还有谁来说说?
生:我想补充。秦王那么厉害,手下还有那么多人,如果蔺相如不勇敢的话,他就杀不了他,他就没有勇气杀他。
师:还是很勇敢的,能跟秦王说出这段话来,就挺勇敢的。
师:你有想法吗?
生:我也觉得就是蔺相如能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也是他说出这句话就非常勇敢。
师:他真敢这么做吗?真敢吗?
生:不敢。
师:真不敢吗?这个时候他不敢吗?再读读,再读读再看看这段,他敢不敢?后边都做出什么事来了?
生:因为他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就显得他就很有底气的,所以说他是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的。
师:这个时候他还是装的吗?
生:不是。
师:我们注意关注文章的细节,字里行间透漏着蔺相如的勇敢。他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秦王怎么样?仔细看课文。
师:秦王要杀他。秦王的位置要上来吗?对不对?你这个时候你还要装。万一蔺相如稍微退一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个时候,蔺相如是真的想要干什么?
生:杀秦王
师:想要和秦王同归于尽。
师:除了机智勇敢,蔺相如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还能从文章的什么地方读出来蔺相如他的一些意志品质。
生:我觉得他还是很谦虚的一个人,从最后一个负荆请罪,就可以看出来,他这里是说廉颇想要这个蔺相如下不来台,但是蔺相如就是为赵国考虑,所以说就是老是避着这个廉颇,就会体现出这个蔺相如还是很谦虚的一个人。
师:好,谦虚,有没有其他同学关于这个部分有理解?你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是心胸宽广。廉颇说要让这个蔺相如下不来台,然后呢,这个蔺相如也没有特别的在意,他在为赵国着想。也非常的心胸宽广,我从这看出来的。
师:谦虚是什么意思?谦虚什么意思?自己其实是会的,并且很厉害,但是就是还是说自己不如那个人,不炫耀不张扬,这叫做谦虚。在这个地方,如果非说蔺相如是谦虚。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他应该不是谦虚,他应该是顾全大局。当时那个什么秦国,其实非常强大。是找不到借口去去攻击其他的国家,他们俩要是闹矛盾的话,那那虽然秦王没有借口,但是他就攻破了他们,因为他就会抓住这个机会。秦王来了,赵王就顶不住了。所以蔺相如能顾全大局,让着廉颇。
师:并不是他谦虚。而是他能顾全大局让着廉颇,一块来照顾好赵国,顾全大局。
师:顾全大局这个词用的特别好,蔺相如能够顾全大局。
(师板书)
师:其实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开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其他国家。为什么开篇要写这么一句话?
生:铺垫。
师:对,为后面做了伏笔啊,为下面的文章做了铺垫,打下了伏笔,是不是这样?
生:是的。
4.交流完毕,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细节说说对廉颇的印象。
师: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啊,谁呀?
生:廉颇。
师;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文章中什么地方有所表现?来说说看。
生:廉颇很好面子,因为如果她他不这么在乎面子的话,他不会是就因为比他职位高,他就去跟蔺相如计较这个事儿,所以我觉得廉颇好面子。
师:蔺相如当了上卿了,他不服。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词叫门客吗?门客是干什么的?
生:去贵族家里帮忙的。
师:而蔺相如的出身,就是门客,所以廉颇不服,这是有原因的啊。
师:来,给你说。
生;我觉得廉颇他是知错就改的人。就是在课文的最后一段的时候,蔺相如他顾全大局,然后廉颇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反思了自己的错误,然后上门请罪,我觉得廉颇是知错就改的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廉颇能够知错就改。
(师板书)
师:其他同学,还有人想评论一下廉颇吗?来,请你说。
生:我觉得廉颇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立下了很多战功,但他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就比他的官职要大,但其实他们两个都是赵国很重要的人物,所以我觉得他不应该这么想。这个能提现出来他心胸狭窄。
师:这也正是他知错就改的那个错误,对不对?他在这个时候嫉妒了。还有补充吗?
师:我觉得廉颇就是跟机器人一样,别人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就是几乎都不会去思考。
师:为什么这样说,文章中哪里体现了?
生: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在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我在这里看出来的。
师:这种表现说廉颇不会思考吗?我不太同意。
师:你想说什么?
生:就是我觉得正好相反,在刚才读这里的时候,但是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这是他们两个认为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的,才能对那个赵王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它是一个可以就自己思考,也是比较聪明的。
师:而且还是不能对秦王示弱,廉颇也怎么样?
生:勇敢。
师:勇敢,你们光看到了廉颇的错,其实没有看到廉颇的勇敢,对吧,往往我们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关注到的廉颇知错就改,实际上,廉颇还有一个身份是什么?
生:大将军。
师:他也很勇敢,这个小细节呀,真的挺不容易发现,刚才这个女生读课文读的很仔细。另外。很认错,何尝不也是一种勇敢?做错了事情,我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难道不勇敢吗?这也是一种勇敢啊,对不对?
师:我们河北史称燕赵大地,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赵国,就是赵国的事情,廉颇、蔺相如跟我们是?
生:跟我们是老乡。
师:这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以他们为?
生:榜样。
师:自豪,这个大地上曾经出现过这么优秀的人才。
师:这个故事啊,出自史记。史记是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下的了不起的一部著作,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我们中国的历史有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参考的史记。史记记述的范围还很广,对后世的影响也特别大,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
三、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经过我们课上的学习,我们对将相和这个故事特别特别感兴趣,对吧?我建议大家可以找来史记的原文,自己试着读一读。还可以呢,读一读史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特别是战国时候,这一段的历史是精彩纷呈的,那么,通过将相和这篇文章呢,我们认识了廉颇、蔺相如,我们也了解到了,他出自了不起的史记。我们还知道了,连词成句也是帮助我们快速阅读的一个好方法。那课下呢?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再进行连词成句的练习,好吧?
好,这节课咱们就学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