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白杨》是五年级教材的内容,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按照“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先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学情分析
“关注孩子、关注文本”是语文课的根本,《白杨》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农村孩子知识面相对狭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对白杨、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所以,对体会文意、人物高尚情操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白杨树与建设者们的想通之处,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而且,理解并掌握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更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发展性目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及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2、情感态度目标:感情的朗读全文,图文结合,默读感知白杨树与建设者,借物喻人的关系。
3、知识技能目标: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中爸爸介绍白杨树讲的三句话:
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2、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借物与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9 20:46 编辑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结合插图出课题 |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学《白杨》(板书) 1、大家请看课文中的图画,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的白杨树,谁能尝试说说一说 白杨树的形象怎么样?(理解“高大挺秀”) 2.、茫茫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水、人烟”等词句来理解) 分小组讨论:在无人烟的戈壁上,铁路旁,为什么有这些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地方,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的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什么? 3.、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3自然段,要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崇敬的感情。 | 学生尝试说一说 小组讨论 朗读1---3自然段 | 揭题激趣引入新课 | |
二..品读重点,研读课文第十四个自然段。 | 1、让我们先默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 2、再指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里共有几句话?哪几个句子是爸爸 讲的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3、点出重点句子,出示小黑板。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学生独立研读后全班交流各自理解意见及成果。 5、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话中有话含在的深情读出来。 | 默读课文个别回答品读理解感情朗读 | 品读重点句,理解爸爸的话的含义 | |
三、研读交流: | 先说你研究哪一句,再讲一讲研究的成果。重点挑一句话里研究边包含的意思。 1、第一句意: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 2、第二句意: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3、第三句意: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 研读交流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 掌握“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 |
四、畅所欲言 | 试一试用自己的语言怎样表达美。 举例:看看一棵棵白杨树,我想到了西部的开发者,为了让荒凉的大西北变成绿洲,他们毅然奔向那里,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白杨。 在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 说说谈谈所感 |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 |
五、放读感悟 | 放读课文最后一段话,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1、提示:可用提问法让学生加以理解。如: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学起一丝微笑?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让学生自谈感悟。 | 放读自谈感悟 | 教师努力让学生感受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能更好的在读中感悟课文。 | |
六、总结课文,深化中心 | 1、课文表面写白杨树,课文仅仅写的是白杨树吗?课文赞扬了爸爸的什么精神? 2、 边疆建设者仅仅是爸爸一个人吗?赞扬爸爸实际就是赞扬什么人? 3、只有边疆有白杨吗?(生:不,我们也是小白杨。师:对,你们也是小白杨,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也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大白杨,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 学生边回答边复述课文 | 总结且边说边指导学生练习填如下板书设计 | |
板书设计 | ||||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树 (生命)力强 …… 爸爸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小白杨 (茁壮成长) 孩子 (也正在成长)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题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者一家从看到白杨——议论白杨——表白内心的顺序;”在内容的理解上,抓住白杨的生存环境——(大戈壁),白杨的特点(生命力强),白杨的品格(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结合父亲的触景生情,从沉思——严肃——一再沉思——微笑的情况变化,激发学生理解父亲此时的心情,特别是用直观的画面展示“茫茫的大戈壁和高大挺秀的白杨”,对比强烈,让学生去感受那凄凉的环境,领略白杨顽强的品性。抓住父亲的“含意深刻的话”,激发学生去理解他此时的心情,懂得父亲是认真而动情的,品读出父亲对白杨的赞颂与对边疆的依恋。为理解“爸爸不仅介绍白杨,也在表白自己”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白杨的特性联想到白杨的品格,联想到一位扎根边疆建设者的内心世界——扎根边疆不动摇,从而读通全文。
在教学中采用“五读”教学法,坚持从学生的问题切入与跟踪,不断调控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悟读——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去把握课文的内容,重视在阅读中渗透知识点,如:修辞手法的作用等。突出读的层次:泛读——悟读——复读——选读——评读。每一次读都结合在理解上,使学生在阅读中促进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目标不够集中,教学中有些环节有走过场的现象,如:关于人物对话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等。评读中,学生的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