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11月的尽头,本应是初冬的萧瑟与清冷,却是难得的晴好天气,阳光明媚温暖,小风和畅舒爽,便踏着一路的好风景,怀着一程的好心情,提前到达70中。今天下午,中原区语文骨干教师团队教研活动要在这里进行。
每次的团队活动开场,我们的教研员康明达主任总会带来惊喜给我们。前次是读书沙龙分享,上次是用一张A4纸制作“我的小小书”,这次是两个研讨交流小工具——“世界咖啡”和“约会时钟”。难耐兴奋与欢愉,我们现场实践了“约会时钟”这个小工具,体会了它的简单便捷和生动趣味性。于是,带着这样的好心情,我们开始了目标梳理——九年级上册议论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思路的分享。
这次分享的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单元整合设计思路。组内优秀的小伙伴——任教九年级的燕燕、组长景老师、朱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授课时的进展情况。我听得很认真,记得很详细,可是遗憾的是拿到手头的是新教材,我并不熟悉。并且我从未九年级,对于议论文更是从未涉及,所以一直处于虔心听、专心记的过程。同步也有许多思考:
对于议论文,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有过初步了解,但是掌握的并不系统和牢固,直接推进单元整合是否可行?
议论文本身有的篇幅较长,学生读通已是相当困难,让其直接课上找议论文的三要素,推进是否顺利?
我们是否要结合生情进行调整,毕竟每个学校的生源质量存在差异?
每篇课文各有侧重,我们在教授时是否要面面俱到?
如果我们就是按部就班的推进我们单元整合的思路,是否还是穿新鞋走烙路式的传统单篇文章的教授,只是换了形式?
在议论文单元中,学生最应该获得是什么?我们通过这八篇议论文的讲授,究竟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我们现在所作的单元整合尝试,是否还是换了一种换了形式的为了应试未进行的手段……
围绕着这些个问题,以上面三位正在执教九年级的伙伴们为主,大家讨论了议论文单元整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且在康主任的指导下,思绪逐渐明朗,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对于像《敬业与乐业》这样比较规范的议论文,还是有必要进行重点的讲解的。
第二单元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而第五单元的论证方式是驳论,教学时要有所侧重。
论证思路是相对较难把握的,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找论点和论据,理清这些之后,最后再引导着一起来理清论证思路。
在讲授新课时,一定要不断回过头来反复的夯实基础——观点,论证方法,论据等,不然学生会容易混淆。
我们不必求面面俱到,每一课挑选一个点来重点讲解,讲通讲透即可。
关于论据,学生能清晰说出它的分类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但是结合具体的文本时,学生就容易糊涂,所以在课下一定要找比较规范的议论文材料来练习。
建议练习时可以结合历年的中招考试题来练习,熟悉题型的基础下再反复练习。
单元整合只是一个思路,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死板地一个单元非要放在一起讲,完全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调整篇章的顺序进行讲解:比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和《创造宣言》是很典型的驳论文,可以放在一起讲。
《怀疑与学问》的语言十分严谨周密,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则使用了很多的比喻、反语等,语言就生动了许多,二者就可以放在一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来整合。
……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和担忧:单元整合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为了应试得高分?这样的方式是否真的有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整个进行完之后,学生是否真的就掌握了议论文的答题方法?他们是否真的获得了能够受益很久的能力,而非只掌握了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的议论文教授,到底想要学生获得什么?
仍旧是迷茫无解之时,康主任及时的指点迷津、拨开云雾,给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和指导:我们要跳出考试来看待考试,如果我们进行单元整合的目的只是为了整合而整合,那它的效益就是最低的……我们不能让考试屏蔽我们所有的视野……我们要真正的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收获真正有用的东西。
在教师参考用书的单元教学指导部分,针对伙伴们的困惑,也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第二单元的教学指导建议是:1,理解议论文章的基本特点;2,能区分论题和论点,区分观点和材料;3,与第五单元的议论文单元形成勾连。
第五单元的教学指导建议是:1,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把握作者的观点;2,引导学生把握驳论的特点,学习驳论的写法。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议论文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和结构的严谨性。4,体会议论文语言的逻辑力量,培养学生学会简明、清晰、严谨的用语习惯。
如此看来,传统的单篇教授的形式需要保留,现行的单元整合也须完善,我们进行单元整合的实践应是一种思路,而非一种固定的套路。我们不仅要深入文本进行深挖,也应跳出文本通盘思考,不应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束缚了思维。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路很长远很艰难啊,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睿智博学的康主任和优秀的小伙伴们一起前行,这条路虽艰难,但却快乐着……
(语文骨干教师团队活动于下午在70中进行,该反思写于静静的深夜11点余, 2018字,安。)
要深读进去,也要跳的出来
---有感于语文团队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文: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