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底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掀起一股略读教学讨论的大热潮。这场大讨论,让我们对略读课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于是我们努力寻找认识与实践结合点,并深刻意识到:要用不同课例来尝试、实践“略读教学”操作策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册选学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尝试的教学。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过:教师进行文本细读,对文本高峰体验后要敢于舍得,要有取舍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更应懂得“舍”与“得”:贪多求全,将一无所获;不如抽身而出,舍举目之求,存美景于胸,放眼课堂,豁然开朗!课堂在取舍间抉择,学会“舍”,就能真正的“得”。
【镜头回放及自我赏析】
镜头一:课文概括──舍“结果”得“方法”
师:课文读得很通顺。请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孔明派二千五百军士搬运粮草,司马懿带十五万军望西城蜂拥杀来,这时孔明身旁只有一班文官,但孔明沉着冷静想出了空城计。
师:这位同学抓事情起因概括,这个方法很好。如果能有经过和结果,就更完整了。
生:在孔明城中无兵时,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望西城县杀来,孔明摆出空城计,司马懿起了疑心,十五万大军退走了。西城县得到救助。
师:他能用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真棒!但还有更好的办法。看课题──谁能借助课题再来概括?
生:司马懿率强敌来犯时,孔明用空城计退去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师:真精炼。是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有很多,以后学习中可以选择最好的方法来运用。
【赏析】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高段语文教学重点。但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和学生纠缠概括结果是否精确、语言是否精炼等,却忽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方法进行概括。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五年级学生对概括课文的方法已有所掌握。在这里,教师用极富导向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借助起因、经过、结果和借助课题的方法概括,特意忽视学生回答过程中句子是否精炼,内容是否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概括方法的能力。
镜头二:学生学习──舍“分析”得“自主”
师:孔明用空城计退去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空城计”正点出了课题中的哪个字?
生:智。
师:他是个智者,大家一定深信不疑。这节课,我们来找找、读读、悟悟,孔明之智到底表现在哪里?(教师圈出“智”字,并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最能体现孔明之智──空城计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并选择一处注上旁注。
【赏析】
本文是古白话小说,文中的言语方式对五年级学生来讲是个难点。要在一课时把“人物形象感悟”、“语言学习”等糅合在一起上出略读课文特点,的确是个挑战。在教学中怎样体现略读特点?首先要舍弃对课文的条分缕析,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片段中,初读课文后快速聚焦到题眼“智”字,围绕“智”字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流程向心力强。学生通过找句,读句,说体会等方式,充分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充分体现学习主动性!
镜头三:朗读感悟──舍“技巧”得“意会”
师:孔明不仅“将旌旗尽皆隐匿”,还将城中、心中的虚虚实实也“尽皆隐匿”!这空城计用得真是──
生:妙呀!
师:是呀,妙!谁来读读这番话,让我们再次感受空城计的绝妙之极!
出示: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第一个学生读得疙疙瘩瘩,没信心。
师:丞相说话吞吞吐吐,神色慌张,看来丞相心中无底!哎,此番我等命休矣!
学生听后发出会心的笑声。
第二个学生读得很有信心、很有气势。
师:丞相说话神定气闲,胸有成竹,心中定有退敌妙计,我等尽可放心!
后面学生都读得有声有色,一个个宛如成竹在胸的孔明!
【赏析】
我们强调略读教学要淡化朗读,凸现默读、快速浏览、猜读、跳读。鉴于本文是古白话小说,教学中安排朗读训练。但如果训练中疲于技巧指导,不仅有悖略读教学特点,更有弄巧成拙之嫌。因此教师完全舍弃“精致型”的技巧指导,而用看似不经意但又“别有用心”的点评,让学生在笑声中心领神会;在意会后进入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孔明的大气、镇定、胸有成竹。
镜头四:言语训练──舍“深入”得“巧妙”
师:这是孔明要求手下怎么做。其实他对自己也有要求。用横线划出来。
学生回答后出示: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师:两句话内容有些相似,我们能否把两句合成一句呢?
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师:这是古白话文,的确有难度。那我们一起合作好吗?
听到与老师合作,学生兴致勃勃点头。
师:说到合作,我认为可以把第二句的某些内容并到第一句中。(出示: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请看,哪些内容可以并到横线处?
学生看后思考片刻。
师引读:“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左童子,手捧宝剑;(生接读:右童子,手执麈尾。)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生接读: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师:还有一种改法!“……一童子在左,手捧宝剑;(生接读:一童子在右,手执麈尾。)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生接读: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师:真不错,一起读读自己改的句子。
学生兴致勃勃读句子。
【赏析】
不管“精读”还是“略读”,言语训练一直是重要任务。但略读教学更追求一种无痕却又巧妙的训练方式。如本片段中训练看似“拔高”其实独具匠心。教材中没有要求五年级学生将两句古白话句子合成一句。教师故意让学生为之:通过降低难度──师生合作的方式。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合作中轻松完成要求,并感受经典名著中言语精妙,增强了语言敏感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正体现略读课文教学言语训练舍“深入”得“巧妙”的特点。
镜头五:课外拓展──舍“空泛”得“实在”
师:空城计太妙、太神了!这时谁最不甘心?
生:司马懿!
师:是呀!他在明白事情真相后脸上会有什么表情,又会说什么?
生:司马懿摇头叹息,说:“孔明真乃天下奇才!”
生:司马懿羞愧难当,说:“亮胜我一筹,我实不如他!”
生:司马懿七窍生烟,说:“诸葛小儿奸诈!这次被你侥幸逃去,下次定将你活捉过来!”
师:司马懿乃一代名将,他会这样说吗?罗贯中在原文中是怎样写的──
出示: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学生声情并茂齐读句子。
……
师:《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故事写孔明的“智”。我找了几个章节,请把序号摘下来。课后用所学方式,再读读小说。相信读完后,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诸葛粉丝”。
出示:
第四十三回孔明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赏析】
略读课文教学不提倡增加教学“厚度”,要尽量借助拓展阅读等手段增加“宽度”。但实践中为了追求足够“宽度”,教师往往把补充的课外阅读不切实际地呈现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是否会去真正阅读,最终效果可想而知。这里用两个手段促使课后阅读成为最大可能。其一:学生想象司马懿的神态、言语,再与原文中句子进行比较,对阅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形成强烈期待。其二:教师在推荐时摘出描写孔明之智的具体章节,使课外阅读有较强针对性与延续性。这远比“同学们,请你们课后认真读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口号式的课外拓展有效的多,实在的多!
不“舍”焉能“得”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赏析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 王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