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动自己的文章一定是自己想写又表达不出来的情感,恰好在这一篇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宿。
暑假前读到他写的一篇《家乡的枣树》的文章,爱不释手,竟然剪下来贴在中学语文笔记本上。同样是对黄土高原充满眷恋,字里行间充满对故土的依恋。黄土高原便是他的灵魂的最幸福的依附。作家刘成章写得最多、最好的散文是这类陕北地域性的“黄土风情”这类神韵散文。《安塞腰鼓》标志着刘成章散文跃上一个新高度。他当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讴歌改革开放给黄土高原带来的变化。
“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 “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出人们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刘成章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以解放的精神、自由的心灵、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的散文,尽情尽兴地酣畅地展现陕北人热情的生命、火烈的活力。他用“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抒写出了陕北人的精神和神魂,他用气势磅礴的文笔深深震撼了读者。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有穿越的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有很多读者,不管是不是黄土高原的人,读到《安塞腰鼓》还是会热血沸腾,连易碎的江南人也读得撼人心魄。
这就是杰出作品的魅力!这样讲就是纯属灌输,看精彩就在此刻呈现:
孩子们,这么动人的安塞腰鼓,你想邀请谁一起看。
【投影出示】
这样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你想邀请谁一起看,你想告诉他什么……
请你用朗读为他描绘安塞腰鼓的场景吧……
一语出,四座皆活跃,这就是设计问题的高妙之处,直抵学生的心灵!您看看学生的回答,你就会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你就会感受,新时代的少年在我们的培养下,具有怎样的情怀。
我们这是中原沃土请看:
中原沃土啊
你生养了我们这些
元起淋漓的少年
我们
一定能承受
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此时我想起在西安教此篇学生的写作
我们这是八百里秦川请看:
八百里秦川啊
你生养了我们这些
元起淋漓的少年
我们
一定能承受
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安塞腰鼓》是一首黄土高原的诗性赞歌,是中华民族坚强刚毅、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礼赞。
再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的课堂就不那么单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