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教学中我依旧采用了圈点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这是我们当前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色。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感以符号和文字这两种方式跟文本进行对话的一种过程,一种读书方式。由于学生阅读的局限性,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理解、质疑、欣赏。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对内容分析式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大自然的语言》学习中,我们的批注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作批注,第二步是交流批注,老师点拨批注,深化对批注的理解。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退到了引导者点评者的角色,而不再是满堂灌的主讲者,师生在对话交流中得到对文本的理解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批注,首先要对学生明确要求,批什么,可以是题目、词语、关键句子,也可以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然后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感悟。例如品味语言方面,主要结合课后第2题:(一) 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A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B遣词造句的角度。) 如: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②“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二)品味说明语言:下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结合具体的句子,让学生更能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当然,批注式阅读教学一些问题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问题一:缺少文章整体认识。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的学习个性,是对老师满堂灌的解放,但同时学生只会抓住文段某一两点地方思索批注,这里一点批注,哪里一点批注,而不容易认识到文章的整体,导致理解比较散。问题二:难于照顾大部分同学。批注式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能力也有强弱。出现了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批注比较简单、肤浅,进而不愿意交流,于是课堂上只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表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