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学反思
荥阳二高 刘玉红
这篇课文是传记性的文言文,而且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到底是要侧重“文”,还是要侧重“言”,这的确是个问题。后来感觉课文文言难度不大,字词较好理解,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就决定将字词含义及文意疏通等以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对大部分字词的理解和梳理。然后在课堂之初将文章涉及的几个最为重要的字词句,以检测的方式做一简单回顾,课堂的重点放到研讨有关官职调动文学常识上。
但是,在课上还是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布置预习任务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课上检测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文言文学习一定要强调翻译原则。
背译文成了大多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因此,一定要强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
三、文学常识的学习要时常穿插课文中。
本课的文学常识集中在官职的调动上,学生对此只是有印象,却说不出具体的词语。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常识的学习一定要不间断。
总之,从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
《张衡传》教学设计
荥阳二高 刘玉红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检测《张衡传》中相关句子的翻译和知识扩充,能识记文言文中有关官职变动的常见字词。
2.通过拓展练习,能够初步掌握有关官职变动的文学常识。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有关官职变动的文学常识。
3.通过延伸拓展,巩固官职变动的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句子翻译。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断句。
2.检查重点重点句子翻译。课件出示。
三、 分门别类,补充扩展官职调动的词语。
1. 表示“授官,做官”的词语
2. 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
3. 表示“辞官”的词语
4. 与“官员工作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四、拓展延伸,牛刀小试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授,授予官职的意思。文中与之同义的还有“擢”。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乞身”、“请归”来指官员辞官归家。
C、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类似的还有“左迁”、“除”等。
D、移,在文中的意思是改任,与文中“举”意思相同。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