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花---《社戏》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就要讲授鲁迅先生的文章,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犯怵的。一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二是因为怕自己讲不好,辱没了先生的作品。所以,素来是不甚喜欢讲名家名篇。
正因为如此,我就想着得想出一个好的导入,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瞬间吸引过来,也让他们对第一课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也希望这节课可以为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开一个好头。《社戏》描写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那我就想试着从我的童年(90后)谈起,顺到孩子们(00后),进而引入到上上个世纪(80后)鲁迅先生的童年。为此,我去网上搜集了一些具有年代指向性的图片,没想到一开始就把孩子们带回到儿时,效果比预想的要好。
接下来就是环节的设置,因为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而《社戏》这一课的体裁又是小说,所以我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针对这三个要素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来作答。这里我想说一个事例:围绕情节设置我将课后第一题拿出来让学生填空(四字短语概括文章主要情节),在讲这个题之前,我没有提前预设好答案,想冒险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后来课堂上的事实证明,这个险还是冒对了,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省亲消夏---放牛钓虾---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戏后偷豆---六一送豆---回味童年)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答案,并且言之有理。我个人觉得比所谓的标准答案还要合适。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胆儿也是真大。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太刺激了,我喜欢这样的生成。
这节课我还比较满意的一点是---“乐VS不乐”这个环节的设置。根据情节画出了情绪曲线图。那个图也是没有提前设置好的,是在讲的那一瞬间突然产生的灵感,最后居然还成了,孩子们竟然也很满意。我真是觉得太神奇了,那个讲台,那个课堂是有魔力的,我感觉那一瞬间我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哪怕只是一点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5班的孩子思维很活跃,活泼好动,心态有些浮躁,不能够及时的进入上课状态,女生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男生在回答问题。6班的孩子是听话,但是思维没有5班的孩子活泼,缺少一丢丢灵气。我在想是不是应该试着调整一下上课的状态或者提问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总的来说,第一节课有收获也有不足,好的地方吸取,不好的地方调整改正。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