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7         猫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情感目标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        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剪裁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点几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人对它的态度
结局
小猫对我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
很活泼
喜欢
死亡
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
舅舅送的
黄色
更活泼,更有趣
喜欢
丢失
愤恨、诅骂,怅然
第三只猫
蜷伏在家门口
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
忧郁、懒惰
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
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郑振铎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 病 死  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 亡失   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 屈死   暴怒﹑愧疚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
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培养自我关爱动物,善待、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又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示例一: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示例二:“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面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示例三:“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示例四:“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轻捷活泼。
2.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教学备注】
‖知识积累‖
这些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可怜受气等特点。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作技巧   
1.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2.本文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把它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
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
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学法指导‖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对于文章主题有多方面、多角度、个性化的深刻解读,碰撞出思维之花。
‖学法指导‖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交流点拨】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通过本课所学锻炼学生的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写作的能力,并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多种写作技巧   1.行文一波三折
                   2.善设伏笔
                   3.鲜明的对比手法
                   4.第一人称叙述手法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不足之处
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勇于自责

很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和谢谢.............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