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杨修之死》。
几年前,网络上就已经铺天盖地地流传着张震雷老师对这一课的经典解读了:抓住文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一句,以“真知……”理情节;以“真知?”析人物;以“真知!”悟所得。的确是令人拍手叫绝的“设计”!
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于是抛开资料,再读课文,以期有新的收获。
杨修是很有才华的,“笔下走龙蛇,心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就是对其才华的高度概括。而曹操是很“爱才、惜才”的,即使《三国演义》有很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但对这点也不否认。如此,矛盾来了,曹操广泛罗致了那么多“能人才志”,为何独独对“有才华”的杨修如此“薄情”?课文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文中有很明确的答案,说:“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操之忌。”课下注释“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即虽有“才华”,但“言行无度”,终因“数犯操之忌”而引起杀身之祸。接下来的六个事件更是紧紧围绕此展开的:
4-6段中:1.花园改造停当,“操大喜”;但知道是杨修的主意后,就变成了“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原因是:杨修当时是“行军主薄”,是曹操身边的一位“总知外内”的高级幕僚谋士,这身份算得上是一位重臣。但杨修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卖弄小聪明,惹曹操厌恶。门上写“活”,本是曹操和工匠们做的文字小游戏。文中“人皆不晓其意”,应是有“真不晓”和“装不晓”两种人。以杨修的身份,不应该参与此事。杨修的表现,有卖弄才华、轻狂放纵的嫌疑。
2.“一合酥”事件中,同样道理,“竟”也看出杨修“轻狂”的性格。
3.梦中杀人事件中,通过“恐、常、佯惊、痛哭、厚葬”这些词可看出曹操的“老谋深算、城府极深”,整个事件就是曹操为保护自己而设的一个计策,虽情有可原,但依然掩盖不住其手段的阴狠凶残。对于这样的事,曹操当然不希望别人知道。但杨修“指而叹”、“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他不仅“知其意”,还拆穿、揭短、到处宣扬。可看出杨修“轻率无度,目中无人”。曹操在这件事后“愈恶之”,并没有起杀心,还算得上“大度”呢!
7-9段中:这三段涉及到政治斗争。三段中有三次“告密”可品:
事件 | 文句 | 可品词 | 密告 | 结果 |
密藏吴质 | 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 径(直接) | 修密告曹丕 | 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
计出邺城 | 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 有人(谁?) | 曹丕一方密告曹植(杨修) |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
教植答教 | 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 | 暗买、告操 |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