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被桃花的美丽折服,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
唐代崔护进士落第后在长安南郊见到千树万树的桃花,不禁写了“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佳句,将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描写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也曾在大林寺,被这目不暇接的桃林盛景折服,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佳作。
诗经中的“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亦是古今传诵的经典。
……
粉白色的桃花明媚的在枝头绽放,时而风来,上演一阵桃花雨的纷繁美丽。这样的场景,确实会使人想高歌一曲。桃花给予人的大多是美丽的,但于刘禹锡而言,却是在劫难逃的桃花劫。
对刘禹锡的了解起于中学时候学到的那首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犹记学习这首诗时候十分惊诧,古代文人在宦海沉浮起起落落,也是常事,但是刘禹锡这样的一个大文豪,才华衡量,竟因何被贬谪二十三年,这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阅读了很多关于刘禹锡的介绍,原来他一生的颠沛流离,竟是源于一份浪漫的邂逅,于桃花结下的那段尘缘。
元和十年,刘禹锡刚被召回入京,听说长安城内有一座玄都观,玄都观里种了很多桃花树。于是,刘禹锡就和好友相约共赏桃花。
刚一踏入玄都观的大门,就被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千树桃花竞相开放,扑鼻的芬芳席卷而来。脚步不由得走得急促起来,桃林美景尽收眼底,粉妆玉砌,分外妖娆。微风拂来,片片花瓣像一只只粉色蝴蝶,扇动着美丽地翅膀,轻舞飞扬。
桃花如此美丽,刘禹锡心潮涌动,再想到自己的处境和朝局,写下了这首让玄都观千古留名的诗篇: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写尽玄都观桃花的美丽,但是也暗讽朝政。果不其然,刘禹锡因此被贬谪。
刘禹锡的才情和政治能力,是为当时朝廷所认可的,在被贬谪十余年后又被召回长安任职。谁也想不到的是,刘禹锡居然再游玄都观,并写下了第二首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的大意是: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来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自古文人多傲骨,久经官场的刘禹锡当然明白应该谨言慎行,当然明白在恰当的时机说合适的话,但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已让他无所畏惧。满诗尽是“树倒猢狲散”的意味,毫无疑问的,他再次被人所不容,终再被贬谪。
两次游玄都观,无疑都给刘禹锡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每一次观后,刘禹锡的境遇都会有所转变,但是这是他遵从直觉和内心的所为,无惧亦无悔。面对莫须有的罪名和诽谤,漫长的贬谪岁月中,刘禹锡依然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他的这首诗中就可以读到一个备受摧残但了关系向上的刘禹锡: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坐看官场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一生未曾退却的浪漫色彩,一生不曾消逝的积极态度,令人折服,令人感慨,伟哉,刘禹锡!痛哉,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