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向后人展示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画面,而其篇章中所涉及到的草木鸟兽意象,不仅增加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更成为后人探讨先民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便揭示出《诗经》中鸟兽草木意象的最直观的作用,即增长认识,而《诗经》所涉及到的鸟兽草木意象,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后人通过鸟兽草木这些外在的客观物象,来析求其中所蕴含的先民的主观情感。《诗经》中,尤其是国风的很多篇章都涉及到鸟兽草木,而这其中尤以草木为甚,草木不仅是作为人们满足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也是引发诗人比兴以抒发真实情感的媒介,男女婚恋生活的寄情、引情之物,祭祀中传达虔敬之情的不可或缺的祭品。总之,上到统治阶级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草木的痕迹。
《诗经》中的草木首先是触发诗人比兴的媒介,孔子所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经》中涉及的草木种类之多,诗人或以之起兴,或以之为喻,形成了《诗经》的重要创作手法“比兴”。“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谓“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意即外物触发诗人情感而引起诗人吟咏,联想不已。而这种联想是跳跃式的,完全不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自然事物凡是足以感发意志、引起联想者,皆可起兴以表达动之于中的情感。
《诗经》中因草木起兴,或抒发感情不顺而郁悒之情、或表达仰慕贤者的爱戴之情、或祈求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先民们的喜怒哀乐。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诗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曰:“《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这一说法不一定正确,起兴不必完全按照理性逻辑思维来研究,诗中的淑女采荇菜不应当以实际场景来看待,而应该是君子目见河边之荇菜,而联想起所悦之淑女,进而想起求而不得、夜不能寐的情境,故反复咏叹,并表达自己渴望与淑女过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生活。如《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此诗以甘棠起兴,睹甘棠而思召伯,三章叠咏,只变换个别字,既朗朗上口,情感表达又强烈。全诗写对召伯之敬爱,但不言爱其人,而以言爱其所茇、所憩之甘棠起兴,间接传达出对召伯的怀念爱戴之情。《诗》中还有以草木起兴,因目睹草木绵延不绝的旺盛生命力而起兴,传达祝福之意。《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全诗以葛藟攀缘樛木起兴,来祝祷君子获得福禄。
另外,《诗经》中的也有很多诗用草木来“比”,表达一定的情感。“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使感情巧妙生动地表达出来。《诗经》中很多女性以草木的衰落自比,抒发被弃的哀怨。如《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王先谦《集疏》:“诗言桑落,特绘其落之情状,谓将落时其叶必先黄而后陨,喻妇人色必先衰而后被弃逐也。”诗中弃妇以桑叶自喻,以鸠来喻男子,桑叶清润鲜嫩之时,鸠食之,以此景喻两人沉溺爱情时的美好,后以桑叶变黄陨落比喻自己容颜衰老,而男子就三心二意,背弃誓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因容颜衰老而被弃的怨愤之情。明媚的花草,总是让人感觉很美好,故而《诗经》中亦有不少用鲜艳的桃花、明丽的海棠等花来形容女子容貌的美丽,以及用冉冉修竹来喻男子形貌之美。《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用开到绚烂的桃李之花来形容出嫁女子容貌的娇艳美丽,可谓形象贴切!这一比喻对后世文人写女子容貌有很大的影响,正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等等绝妙的描述都是受到《诗经》的影响,姚际恒概括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2](P56)《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诗用草木来比喻形容家庭伦理关系。如《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诗中主人公以孤生独特的甘棠,其枝叶不相比来喻自己与同宗族兄弟之间的疏远,孤立无助,其孤独之状亦如一甘棠之树立于荒野之孤生之情状,可谓比喻形象深刻,令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