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老师工作随笔 考试季,学会潜心静气


临近期末,连空气中都能嗅到一股焦灼味道。
这阵子,总有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咨询,诸如老师你觉得哪一篇古文要考,阅读理解不好该怎么办,作文到底要怎样写才能的高分等问题。家长也是病急乱投医地向我咨询,在这个复习的紧要关头,该如何帮助孩子把握复习重点,考前具体让孩子背记什么最有效,希望老师多帮孩子提高成绩……对于他们的问题,起初每一次,我都认真耐心地给予解答,但是久而久之,我发觉自己根本应接不暇。我深知,再详致的解答,在复习大战之中也只是杯水车薪,甚至我惶恐,这样的一番导向言辞,会不会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其他的知识点都不用复习了?
这些咨询者里,不乏成绩好的学生和负责任的家长,但是我想说:教育,它不是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考前复习固然有效又关键,但如果急于如此临时抱佛脚,即便真的有佛,相信佛祖也不会普度众生。虽然我也关注学生的分数排名,但是却始终反对以成绩论英雄的武断做法。
身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真正钟爱语文学习的人,是不该在考试前如此急功近利、诚惶诚恐。可是,说实在的,环顾当下的教育现状,我在深感力不从心之余,也不忍对学生求全责备。
前几天,在串讲到课文——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重新说起“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这一中心论点,进而得出“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这个结论时,看着孩子们漫不经心的状态和了无生趣的课堂反应,也就近期的这些烦恼和困惑,我轻轻地合上课本,站在讲台中央,跟学生们谈起心来。因为曾教给他们“横戌点戍戊中空”的口诀,我从梁启超和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引入,谈到梁启超其人不凡的生平,也谈到其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谈到了他们术业有专攻之外的多才多艺,也谈到了许多标新却不是为了立异的“民国的底气”……
末了,看着学生们的状态渐入佳境,我不动声色地以白岩松所写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中的一段话作结: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拖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有些担心了,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语毕,我发觉,学生们都开始托腮默然、若有所思。
文学就是人学,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学好做人。功利主义的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无益。人只有自知无知,才能永远求知。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尽心尽力地带领学生,执着前行。
考试季,学会潜心静气
郑州73中  褚燕燕

 
热门中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