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退休,改教“道德与法治”。越教越觉得这门课重要,也有趣。
这不,上到七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进行“探究与分享”: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第一问,有说为了吃美食看美景的,有说为了自己的信仰家人的幸福的,有说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七嘴八舌气氛相当热烈。
第二问,先解释“未知生,焉知死?”: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没有明白生的道理,哪能明白死的道理?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生才是最重要的。
这么一引导,学生纷纷表示同意孔子的说法,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
课进行得很顺利,我暗暗高兴。忽然,一个男生把一只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能发表不同意见吗?”“当然可以!”
他首先引用了冰心的诗句:“未生的婴儿,从生命的球外攀着‘生’的窗户看时,已隐隐地看见了对面‘死’的洞穴。”提出“晦明变化,生死同在,生命与死亡不应该存在先后关系”,又提到海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宫崎骏等佐证,洋洋洒洒,引来一片掌声。
我惊喜于他看书多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有点小紧张,我得应对呀!说实在的,虽然每节课都有认真备课,但对于“生死”,我真没好好想过。幸亏教了三十多年语文,平时还有点积累。
我告诉他,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懂得仁道,晚上就死也可以。他之所以不去谈论死亡,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根本就没有精力去谈论未知的死亡之事。冰心在《谈生命》中也说过:“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昨天已经是历史,明天还是个未知数,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今天。活得好好的,活出生命的诗意,即生的意义。
看着他欲言又止,我告诉他课后可以继续探讨。
生命可以永恒吗?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这句话说说容易做做难。“道德与法治”亦如此。
松花江中学 贺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