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这篇课文最美的地方也许就在于菜花、桑树、鱼塘,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心中的阳光。在这篇课文上,我着重以文章中的一个句子提挈整篇文章的教学——“我们在田野上散步”。以“我们”二字分析一家四口的人物特征,赏析文章三次“田野”的景物描写,最后把握文章的“散步”节奏。
我在投影上展示了我、母亲、儿子的语言,请同学朗读并点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很顺利,大家很快总结出小家伙“蠢”,我“孝”,母亲“慈”。在妻子人物形象的处理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在外面”三个字上,用是否可以删除的方式引导同学品味妻子的贤惠和爱。由此可知,“我们”这个词包含了“慈爱”、“孝顺”、“贤惠”和“聪慧”,这样的一家四口,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满满的爱意。最后总结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希望同学们能在写作中学习并运用。
田野是勃勃的生命力,它能让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能让好不容易熬过春的老人看到生命与希望。我在这里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三次田野的景物描写,感受春日阳光的滋养,享受田野里的诗情画意。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想象菜花、桑树、鱼塘的生趣,我在投影上出示了菜花、桑以及池塘的诗句,品味古诗词独特的韵味,也能更好地品味田野的诗情画意。当同学们融入田野后,我继续提问,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文章会怎样?从而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慢慢的,稳稳的”散步是生命最美好的状态。散步的语句是流淌的涓涓细流,散步的节奏是缓慢的悠然自得,我希望我能在教学中慢下来,慢慢的教,学生稳稳的学,一起品味莫怀戚先生高超的语言技巧和独特的文字风格。但是这一环节,学生对文字的特点和风格并不敏感,无法总结句子形式和内容的特点,以至于在最后对这优美、和谐、相互支撑、相互映衬的语言感悟不深刻,自然无法感受到“慢慢的”,“稳稳的”情怀。这一环节结束后,课堂最后落脚在品味“背”和“季节”上,下课铃声响起。
课后,吴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提出了很多可贵的建议,也再次帮助我整合教案,删除了一些过难的知识点和不必要的环节,并且将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更明确的指向亲情,感谢我的师傅。
这堂课上的很惭愧,感觉有点过急,给学生体会情感的时间不够,课堂的把控和语言的表述都很欠缺。听了很多节吴老师的课,我最惊叹于他简单精炼的语言表达,以及每个文章都能当范文讲解的熟练运用(如阅读、写作、答题技巧),这是我一个新手教师望尘莫及的。在文章的讲解上,我过于注重情怀与艺术,想传递语文的美和文章的美,往往会忽视训练和操作。莫怀戚在二十年后说,“我最想写的其实是生命”,所以我很想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生命意识,产生对生命的思考,但是却忽视了他们现有水平的接受能力,也许生命意识只能点到为止,过多的讲授会削弱文章的亲情主旨。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上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条需要不断学习努力的路!
《散步》对我自己而言,收获很多,算是我的成长之路。这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角度的解读也会发现不同的魅力,这种碰撞和火花让我看到世间万物每个生命体独特的思想和魅力。再一次感叹,做语文老师,真好,真美!再一次感谢我的师傅,吴老师,您的指点和帮助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