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育人先育心”,而《学记》曾记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看来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作为班主任更应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心”官。那么班主任可以用哪些办法去启发学生的心智,打开他们的心门呢?
第一把火——活动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老师更当亦师亦友,作为师的角色时应有专业的知识,让学生刮目相看;作为友的角色则是在学生眼中能进行交心,能倾听心声的朋友,是课堂下与学生非正式交往的角色。益友是良师的一个角色变幻,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随着季节更替,傍晚天色较明亮,孩子们都希望晚餐后可以去操场活动活动。一天晚饭后,我照例打算去操场散散步,几个女生早早就在餐厅门口等我了。从她们鬼灵精怪的笑容中我明白了,她们是想和我一起去散步。我主动拉过她们的手,询问她们周末有没有上什么兴趣班呀,平时寝室里面谁最搞笑,学习中有什么难题吗?一个个的话匣子一旦被打开了就像一窝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就是一家人一般。打这以后,她们总爱在晚自习前约我去散步,去游戏,在活动中,我更深入了解了每个学生。当我知道了有的孩子父母离异了,我就去抱抱他;当我知道有的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我会安慰他,告诉他我是他永远的朋友;当然我还知道了谁喜欢谁,谁和谁是最好的朋友……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平时多和他们聊,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朋友。腼腆的同学也变得开朗多了,话多的同学也学会了倾听。
第二把火——倾听
作为老师,要想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一定要善于倾听,等孩子把话说完,允许孩子“诉苦"。别总认为学生的事情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事实上,有时老师认为是小事情,而孩子则认为是大事情。因为大人和孩子的阅历不同,必定会导致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老师不能当好听众,就失去了与学生沟通的机会 投入地倾听,并善解其意,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课余生活,并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更能理解学生的所做所为,以利于引导转化他们。“老师,**又捉弄我。”“老师,**又在舞蹈课上乱跳”“老师,**在寝室里说脏话”。像这样举报**的话太多太多了,有的时候我也忙得无暇顾及,只得点头答应来诉苦的同学说好好,我知道了。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很多时候并没有重视这些情况。一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只要没有我不在教室,这些孩子都会和这个孩子发生矛盾,看来找到她和她谈话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当她来到办公室以后原本想狠狠地批评她一顿的我看到她小小的个子,黑黑的,瘦瘦的,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我的心里一阵难过,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孩子恶作剧呢?我让她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呢?一句“我没有朋友,我这样做只是想让他们和我做朋友。”我的心里不只是难过,更是悲伤。一个小姑娘她渴望朋友的方式竟然时恶作剧?我听她讲从前她和原学校同学的故事,听她到了这儿干得一件件自以为是可以获得大家关注的事情。我们一起讨论你愿意和谁做朋友的话题,慢慢的这个孩子试着下课静心阅读,试着和大家分享玩具,试着到办公室和我聊天。当然现在也有顽皮的时候,这不刚刚才用两个小脸蛋去把黑板报的上的彩粉抹到脸上,一张小脸成了彩虹。我笑着给他拍了一张照片,让她自己看看美不美?她笑了连忙摇头,我轻轻地把她的脸儿擦干净,让她自己说说这样好玩吗?做一个倾听者不但让**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也让我收获了一个小伙伴。
第三把火——写纸条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在他们的内心里,也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老师诉说。接语文课上学会了写留言条这个机会,让孩子平时没有机会跟老师说,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敢对老师说,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打开他们的心扉,把他们想说的话通过留言条,或者书信的的形式和老师交流。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不仅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老师讲,也训练自己的书写,绘画,语言表达能力。当他们收到老师回复的小纸条时,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做一个“心”官上任三把火的教师,抓住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师生间的互相容纳,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势必会事半功倍。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吕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