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教学”在我们班实施以来,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在发生着改变。
首先做为教师的我在改变。以往课堂上我是主宰者,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学环节有哪些,如何实施?哪怕我的每句话讲什么都会事先设计好,学生就是我挖好的河渠里的水一般,必然按照预定方向走到已定目标,很顺畅,很省时省事,题量大,非常的“高效”!
自从使用“分享式教学”,我最大的改变是:真的想让位,真的在让位,我的角色从主角退到了配角。这个水渠我不再挖,水流向的目标仍然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但渠道的开挖和流向终点过程中历经的风景由学生们来定。课堂上我会创设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自己提问题,尝试解决、小组交流分享、全班分享。问题由我的设定变为课堂上学生的生成,问题的解决不在是老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和分享而完成。讲台上的身影是学生,教室里声音是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人是学生。我呢,在讲台的两侧,或在教室后面,也或许藏在学生中,与学生一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为自己准备了一张课桌椅)。我就如一个学生般,认真的听讲,认真的发言。只是我还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当我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楚时,在学生再三说不出关键点时,我会同学生一样抢着回答。因为我的着急、因为我也想分享我的想法,所以我忍不住想说。我有时会谦让给学生,让学生来补充;有时我实在想说,就会说:“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吧,”于是我才发言了。
当你平等的成为和学生一样时,我便有了学生的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想法。我的“没忍住”就是最好的证明。“分享式”教学在这一点顺应了学生的天性,给学生人人平等的展现和分享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前的数学课堂上,我想说随时都可以,今天我班的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我呢,机会还需要学生的谦让,有种快要下岗的感觉;还有救世主的感觉:当学生遇到的困难全班都不能解决时,我便会出手相救,带领学生共同探究,但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所以我惊叹学生的潜力。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行为点赞,因为我的放手,让隐没在冰山下面的学生潜力浮出了水面。
我知道,我仍处在左右摇摆的状态。传统教学的习惯和分享式教学的让位,主角的渴望和配角的转变。让我总有上台当主角,回归以往教学的冲动,让我有了上面和学生抢着质疑和补充的欲望。所以我还要“加强忍着”,相信学生,加大放手的力度。
这是在使用“分享式教学”两周后我的变化。当我看到学生的变化时,我便有了继续尝试使用“分享式教学”的理由和动力。
现在学生胆子变大了,变得勇敢了。小组上台分享,每个人各有分工和职责,每个人都要有向大家分享的任务。这就使得原来胆子小的学生在经历着历练和蜕变。例如第八小组的楚懿恩同学,是一个乖巧认真的女孩,因为她的胆小和怯场原因,以往课堂上几乎不举手回答问题。可现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向大家分享小组中探究的成果,所以楚懿恩她同样也不例外。我记得那天她向大家分享解方程:2(x-16)=8的场景。她声音弱小的开始了,但刚一开口,我班学生就提醒:请你声音大一点。于是楚懿恩放大了声音,较洪亮的声音里夹杂着颤抖的节奏,我知道她很努力,紧张地讲解着她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渐渐地听下去,颤抖的声音慢慢消失着,第二天再上台就直接声音大了,颤音几乎没有了。像这样的例子班上还有不少。但同学们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后,较之自己之前越来越敢于上台表现了。
变得更加团结,互帮互助了。同学们为了能给小组积分,能上台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小组内分享时发现同组成员遇见问题,都会积极的帮助。上周四放学时我看见了这样的一个场景,让我很感动。那天我送学生放学,大家都寻到自己的家长回家了。当我准备转身返回学校时,看到在我班指定的放学点的围墙边,黄佳敏和她同组的成员围在一起干着什么。于是我走过去问:“你们干嘛呢?”“老师,佳敏同学今天学习的解方程还不太会,作业没有完成,我们再教教她。”当时我心里顿然感慨万千:学生的变化可真大呀。学习劲头高了,集体观念强了,而且还知道互相谦让,学会倾听,学会感恩他人……
最让我惊叹的是:这周我出差到珠海参加“第五届全国教博会”,但学生的学习没有因为我的不在而停止。各小组组长主动加我微信,拉我入群。将我布置的数学作业发到小组群里,每个组员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分享到小组群里,小组内的成员互相补充,质疑。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劲头,使得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我由衷为学生们伸大拇指点赞!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如一堆刚刚燃起的火,我要继续助燃使其熊熊燃烧,让学习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事,积极主动的去做。当达到那种境界时,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开始走上了成功的路上。
这就是“分享式教学”的到来带给我们班师生的礼物,感谢“分享式教学”。我们虽然仍然处于刚刚的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今后路上还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但我们准备好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