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产生求索动力,才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魔术进入数学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当我进行四天的吴如皓老师的培训,却懂得人们可以自己不同的爱好而专情,也想要把这种专情带给我的孩子们。
四天的培训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仅仅看到吴老师智慧的“一角”。他在台上站了四天,我在台下听了四天。他在台上用他的智慧和指尖传递他对魔术的理解,我在台下用我的思考和操作解读他对魔术的情怀。无疑,对于这次的培训,吴老师挺让我佩服的,因为他面对同一群人讲了四天,每次的魔术表演之前他都专注的凝神然后从桌子下面的背包里拿出各种各样的道具,台下的我觉得吴老师像极了哆啦A梦,而那个背包就是他的口袋。
不得不承认,吴老师是有魅力的。幽默的谈吐,柔柔的台湾腔,精彩的表演,还有他无时无刻的思考状态,让我们看见一个男人因为“专情”散发的魅力,执著中略带深沉。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他坐在台上凝神思考;课间休息的时候,虽然有老师要去请他合影,但他回到台上也是在默默思考。
是的,来之前看到“当数学遇到魔术”就给人无限遐想,数学遇到魔术到底会怎样?第一天开始,吴老师用了这样一段话引入:“我带着一颗谦虚的心和沸腾的热情来到北京。曾经有人问一个科学家如何保持热情?科学家回答一是数学二是数学三还是数学。我曾经问学生最痛恨的学科是什么?学生回答一是数学二是数学三还是数学。引发我对怎么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思考?”他还说,优等生不用考虑学习数学的热情,倒是差等生学习数学,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激发热情。所以,这四天的学习中,他都在透露这样一个信息:魔术,为后段生增加学习动力。
魔术,的确是一个脑力活儿!
四天的培训,吴老师给我们呈现了大约共有三十二个魔术,每个魔术都和数学结缘,都站在数学角度去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味道,都用“发现规律-使用规律-创造规律”来教学魔术。
记下他表达过的话,算是提炼与点睛:
他说,比较和分类是数学的本质;
他说,魔术师看到什么?何时看的?需要引发学生去建立微妙的关联;
他说,数学一直在讲“规律”,不在例子本身,而在一堆例子里面,有共同的规律;
他说,数学到底是干什么的?透过运算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他说,不要把魔术变成教材教法,这样魔术也会变味;
他说,一定要操作,一定要小组讨论,笔记和表达很重要;他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
他说,布置作业要有弹性,用数学眼光看出学生的好;
他说,表演者的眼神很重要;他说,一个厉害的老师,要强在归纳处;
他说,表演魔术的重点在于说话的方式;
他说,问题越开放,想象力越多;
……
虽然他还说——魔术表演之时大家都把你看作神,魔术解密之后大家都把你看作神经病。可是,每次他将魔术解密之后,我并没有产生“神经病”的感觉,反而为他的形象加分。因为,我本就是一个数学差生,对他设计出来的魔术效果,以及魔术背后的设计理念,让我只有佩服的劲儿,当然还有去探究和尝试的劲儿。
所以,学习之后我就开始思索,怎样更好的把数学魔术改变成适合我们孩子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对待数学能够始终保持一如既往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