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3)班共有54名学生、二(4)班共有55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 教学内容
??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总复习。
其中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以及认识时间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 加、减法笔算重视算理算法教学,更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教材中加强笔算算理的教学,一方面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编排例题;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过程。
(2)重视“笔算计算法则”的概括与体现,随着某一计算内容教学的进展,紧密结合算式,分步出现所学习笔算的计算法则。
2.提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和有效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几何与图形”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设计教学顺序,比如“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增加了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观察物体(一)”单元增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后移轴对称图形。对于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的呈现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具逻辑性;也更联系学生的实际,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3.表内乘法的教学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落实“双基”,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1)本套教材仍采用分别集中教学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方式编排。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3)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设计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
(4)在乘法口诀表的两侧列出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交换律。
(5)新增了“解决问题”的例题。另外,在细节上有许多变化。
4.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教学思路和可操作的案例。
在每一部分核心内容教学之后,都安排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在每一例题中都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
5.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基本教学单元中,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与练习,以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
六、 教学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七、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
?? (四)表内乘法(一)(12课时)
???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1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一)(2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1课时)
7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