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分析
三班共有学生50人,本次测评人数49人,1人请假,平均分81.63分,优秀率55.10% ,及格率89.80%,95分以上11人,80-94.5分21人,70-79.5分6人,60-69.5分6人,不及格5人,最高分99分,最低分36.5分。
四班共有学生52人,本次测评人数52人,平均分86.88分,优秀率78.85% ,及格率94.23%,95分以上15人,80-94.5分28人,70-79.5分3人,60-69.5分3人,不及格3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7分。
本次测试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作业、听课情况,认真学习的成绩成绩也不错,但是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对待作业不认真,退步很大。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满分为100分,共有五道大题:计算26分,基础知识49分,解决问题25分。试卷大部分是以基础题为主,题型多样。主要考察四年级上册八个单元的知识,这张次试卷出的比较基础,覆盖面比较全面。这次试卷很好的体现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也为接下来的期末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答题情况
第一题:我会填,第1小题出错率不高,个别学生写错是因为他真的不会,还有出错的是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以后面的尾数约是( ),几个学生写7亿,没有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第2小题考查是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出错率不高。第3小题错的是比较多的,错误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二是对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没有掌握。9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度。( )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平角。
第4小题比大小,六道小题三道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比较大小,一道积的变化规律,一道商的变化规律,这题有个别学生做错,是因为学生不细心的原因。第5小题是整的填空题错误率最高的题,这道题是考查角的度数,已知一个角,根据直角90度,平角180度的性质进行求其他两个角,错误原因学生不理解题意,还有个别学生计算错误。第6小题考查角的大小的性质,用放大镜放大再大的倍数,角的度数是不变的,做错的比较少。
第二大题选择题,共5题,第1题考察孩子的数级的认识,错误率不高,孩子不细心,省事不分段级,第2题考察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跟另一个因数的变化情况,孩子有些情况扭不过来,我教孩子举最简单的例子。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错了。第3题考察正方形的面积和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换算,有的孩子面积算出来了,不会换算,两个知识点有一个错的导致这一题错误率挺高的。第4题考察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率高,极个别的有错误的。第5题考察图形高的特点,学生见到图形基本上都是画一条高,导致学生认为只有一条高。
第三题计算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口算题,这道题错误率比较高的是估算,如49×102,估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两个因数同时估算,也可以只估算一个因数,很多学生没有掌握估算的具体方法,还有一些学生方法掌握了,但是计算时容易多0或少0。还有个别学生先准确计算后再把准确计算的结果进行估算,但是这种方法会使计算量进一步加大,违背了估算的初衷。
第二部分列竖式计算,出错率较高有第1、3、6小题。错因主要有:(1)横式后面没有写得数;(2)数位没有对齐,或数位对齐的方式不对,如450×26,列竖式时应该把6和5对齐,2和4对齐,0放在一边最后结果补0,很多学生书写格式不对,有的学生最后忘了补0;(3)乘法口诀背错;(4)余数少写0,计算860÷50时,余数是10而不是1。
第四大题操作题,总体来说得分率不高,问题在于第一小题出错比较多,第二小题得分率较高。第一小题分为三个小题,其中第1小题画一个75度的角,部分学生不会看刻度,角的大小出错。还有学生忘记标度数。第2小题过点A画直线的垂线,错误的同学大部分是不会画垂线,还有一部分同学画成垂直线段或者是没有标直角符号。第3小题选择方案同学们都对,说理由比较欠缺,这种题型练习过很多次。仍然出错,可见平时基础不牢靠。第二小题出错同学在于画条形统计图,忘记标数据。对于操作题应该抠细节平时加强练习。
第五题解决问题,共4道小题,第3和第四题错的比较多。第1小题是有两问,这些小面包能装多少袋?还剩多少个?这道题式子基本上都写对了,主要计算问题。要加强计算的联系。第2小题考察的是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首先要先算出来每小时行驶的距离,然后再算出来13小时的行驶距离。这道题错的主要是行程问题的公式学生记得不牢固。第3小题这道题主要错的是八月份的天数学生记得不牢固,导致了出错。第4大题考察的是总价问题,这道题要先求出来了实际花费的钱数,再求每箱香蕉的单价。
四、成功经验
1、师徒结对,先进生帮助后进生,不仅帮助先进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也可以帮助后进生提升成绩。
2、基于课标、基于课本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五、不足之处
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提升。
六、改进措施
1.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针对学习相对薄弱学生,合理安排有关练习,练习是掌握知识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3.加强组内教研,学习组内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多沟通、请交流,发挥集体力量。
四(3、4)班 数学 李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