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20-11-23 02:22 编辑
十一月份工作总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个月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回首这一个月来的工作,有成长、有收获,但也有很多的不足。针对这个月的工作情况,我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
二、期中考试情况。在本月,我校组织了期中考试,本次测试与第一次月测情况比较,平均分下降了许多,及格率也有所降低。对于本次考试,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反思,去改进。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这个月我们高数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新加入高数组的我来说,每一次教研都是成长的机会,有利于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四、认真学习新课标,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反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五、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发现个别问题学生时,我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平时表现,力争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商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同步。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了一些转变,个别学生进步非常明显。
六、 工作中的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感觉自己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学生平时的练习巩固方面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些不足,在十二月份,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
1、提高:业余时间自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等。
2、蜕变:我将按照新的方法改变一些态度、思路或方法。以力求精益的态度为目标,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本月反思如下:
目录:
1.《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2.《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3.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4.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5. 他进步了——后进生转化
6. 感恩报告会感想
7. 雪的诱惑
8. 十一月份工作总结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 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故事中的循环和重复现象,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含义,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探究新知
以例7创设的情境,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通过充分感知(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然后通过例8两题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汇报交流,找出本质属性,再适当给予启发、点拨,最后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带着(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循环节和怎样写循环小数等概念。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 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填空、判断、比大小、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巩固对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循环小数简写的方法的规范:有些学生对循环节数字较多的往往判断不准确,还有的学生在写时,将第一个循环节上全部写上点。
2、 用循环小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时,结果用“=”连接。
3、 在计算时,适时将算式过程优化。除的过程中,只要余数连续第二次重复出现,就不必再除,可以确定商。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学生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在做题时分不清到底该如何取商的近似值。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时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将学生所有的解决的思路一一呈现,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充分肯定合理的方法,最后优化得出一般的方法(商用小数表示,用“进一法”、“去尾法”求出近似值。),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出示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练习题,期中一道练习题是这样的:
一件衬衣要钉6个纽扣,100个纽扣可以钉几件衬衣?
这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个别学生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或是“进一法”与“去尾法”混淆,不知道选哪一种好。在此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一件衬衣需要钉6个纽扣,钉17件衬衣100个纽扣够吗?由此来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一些练习,绝大多数学生很好的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针对个别掌握不太好的学生,我利用课下时间及时给与辅导练习。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本课时教学例1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有了一定的简单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讲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多个有趣的小活动和游戏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同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树立起要学好数学的意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练习题的设计可以在充分些,对于那些不敢大胆发言、勇于尝试的学生再多一些鼓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力求更加完美高效的课堂呈现!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 命题分析本次测试试卷的试题充分概括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和能力,题型结构合理,试题有针对性且难易程度适中,题目的数量适当,较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校期中考试情况数据统计:
班级 | 参考人数 | 90分以上 | 80--89 | 70-79 | 60-69 | 60分以下 |
五三 | 57人 | 4人 | 13人 | 12人 | 9人 | 19人 |
五四 | 55人 | 3人 | 13人 | 12人 | 7人 | 20人 |
班级 | 参考人数 | 90分以上 | 80--89 | 70-79 | 60-69 | 60分以下 |
五三 | 57人 | 20人 | 13人 | 9人 | 7人 | 8人 |
五四 | 55人 | 16人 | 14人 | 12人 | 4人 | 9人 |
他进步了
在同学们的眼里,华某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他的抽屉和书包里每天都放有很多零食,在老师上课时,他总是偷偷地拿出来吃一口。对前段时间的他来说,或许,这就是他在学校里一天最快乐的事情了。
上课时,他不听课,小动作不断。课下,他的周围围满了同学,大家取笑他满抽屉的食品垃圾。面对大家的取笑,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就是我刚认识他时的情况。
在第一次月考前,我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这次,他的爸爸妈妈都来参加了,会后班主任马老师和我和他的家长和他的家长深谈了一次。通过这次谈话,引起了他家长的重视,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他点点滴滴的进步和转变……
他的第一次转变是从一次我给他补课开始的:那天,学校五六年级女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去听讲座了,教室里只有男生,我把他和四班的一位同学喊到了一起,利用这个时间,给他们补习小数乘法。在我给他讲了几个例题后留了几道小练习题让他做,就去给班里别的同学讲题了,等我几分钟后回来时,他高兴地拿着作业本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给我自己又出了几道题。”我一看,还真是!我坐下来,给他批改了这些题,并对他说,你真聪明,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由于他的基础较差,课堂上,为了使他能够注意听课,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会鼓励他举手回答,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一次又一次的追问,在同学对他一次又一次的肯定和一次又一次的掌声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课堂上他开始注意听课了,由刚开始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到现在的四十分钟,他都能坚持下来了,而且,他还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做题,成绩也由刚开始的十几分提高到了40多分,看他日渐进步的他,我很开心,我相信通过家长、同学、老师和他自己的努力,他一定会很快地走出“问题学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