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功能真是越来越多,微信的套路我还没有打探清楚,优教信使我还没有玩转,新兴的“钉钉”也要进入我的“云办公”范畴。我强硬着头皮,给自己打气,探索!学习!不能被现代化淘汰!不能落伍!不能让年轻人用傲慢的语气喊着:“王老师,out!”
我好不容易在班主任成立的二二班钉钉群里试发了个通知,看看家长有没有反应,结果一会儿功夫,上传语文作业的、健康打卡的、班主任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的、家长之间聊学生问题的,早把我发的通知覆盖了。我往上扒拉了半天,才找到孤零零的它,根本没人搭理。再说,字号那么小,我老眼昏花,哪儿受得了啊!果断放弃!
再说优教通,电脑重装系统后,不知道少了什么,图片放不出来,动画效果想都别想,教研组长传过来一节课,想共同研讨一下,上面显示“不支持啥啥啥”。我说我家电脑都值得我边哭边摔了!!
所以,我的线上教学只能是完全依赖微信平台,因为我能把字号拖到最大啊!当然这可能是其他人心中最笨的方法,但是我却用得乐此不疲。
为了让家长和学生能一眼看到是我发的微信,我在一张小正方形的红纸上用黑色记号笔写上“数学王老师”字样,拍成照片,做成我的微信头像,并且每发一条信息,第一个字的前面都带着两个红包图片。这带有标志性的符号真是帮了我大忙,家长朋友们基本没有错过我发的每一条信息,因为我发现他们在全力配合我,支持我,指导孩子完成我布置的各项作业。
我根据班上的座位,给学生分了十个组,成立了十个微信群,每组七八个人。我把每天的学习安排以及重要提醒在合适的时间发在每一个小组群里面,我把重难点讲解、易错点分析拍成小视频,发进来。刚开始拍的时候,自拍杆支架弄不好,还紧张,语言老组织不流畅,表达不全面,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记得最初的时候,为了提高网速,我得及时去清理图库里面的图片,发现刚录制的一个小视频,录了十七次才成功。其中第十六次拍完准备发的时候,才发现拿铅笔写字的手太难看了,又干燥又粗糙。我想起班上有好几个家长妈妈在拿着孩子作业拍照上传时,有意无意间展示着她们的“美甲”,我立马起身很认真地洗了洗手,涂了层厚厚的护手霜,趁着水分还没蒸发,赶紧又重新录了一次,这次终于录到“完美”。我这才意识到,录视频时,先不要急着用手机直接录,先彩排几次,熟练了差不多了再上镜。欲速则不达,就是说我的!我真的好笨!
笨人就用笨方法。
除了每天在微信群里可以直接发视频,我还整理出跟直播课配套的两三道课堂练习,发到群里,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我通过他们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
@王明贺 逐题检查,快让等号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上下对齐!
@曹金喜 单位名称正在四处找你呢!
@郜一瑞妈妈 孩子的字越来越好,书面越来越干净,你功不可没!(云点赞)
从字迹上还能看出他们的学习状态,如果龙飞凤舞,直接语音私聊,采用“云训话,云鼓励”,恩威并济,第二天起,保准像换了个人。王文卓,王一帆,程佳琪,景玉仁现在的作业比在学校做得都好。做得好的孩子,几个点赞的金色大拇指连在一起,足够他们自信满满,也成了他们第二天美好的期待。
微信里,不仅跟孩子们互动,还可以跟家长互动,几个天天上班的家长,早早微信请假,下班才能上传孩子的作业。晚上七八点,我才能看到这几个孩子的作业,我随之发上三个字:辛苦了!再附上几朵玫瑰花,再来一下“云握手”,那边也回复“云握手”。这种不见面的你来我往,传递的是相互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我想,这应该是很温馨的画面吧。
我的微信通信录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学生家长,闲暇时候,翻看一下他们的朋友圈,偶尔还会发现我的笔迹,那是他在炫耀孩子作业上我写的批语。是啊,仅仅是一句夸奖,但它产生的能量,不仅传递给了一个孩子,也传递给了一个家庭。这,就是欣赏的力量吧!
跟几个家长私聊时,她们提到:
“王老师,恪尽职守,辛苦了!”
“孩子能跟着你这么有责任心的老师,真是他的福气!” “孩子说王老师讲课她才会听懂!”
“王老师,我能感觉到你很优秀!”
他们不嫌弃我笨,不嫌弃我的方法落后,还用这些朴素的语言,温暖着我,鼓励着我,表达着对师者的尊重,我很感动!
我也用心回复:
“我不优秀,我只是向优秀看齐!”(云握手)
二年级数学组 王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