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置英语作业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教师:今天的英语家作是……
学生A(插嘴):背诵今天所学单词,词组,在自备本上默写,错的再背再默。
教师:啊,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B:你每次教新的单词都有这样的作业,我们老早就猜到了。
教师:是吗?那你们都成了老师肚里的“蛔虫”了!
学生们都笑了。
教师:那么后面的作业谁来说?
学生C:跟录音机朗读今天所学课文,并背诵。
学生D:预习Unit 5 A部分下半段课文,摘录新词,尝试朗读,并划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教师:成,就这样吧。不过你们自己还想布置其他什么作业,也行,我照样批改。
从那一天开始,我就不再布置作业了,改为由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在英语作业布置方面,我“留白”了。说实在的,孩子们自己布置作业,我也很担心,不过一段时间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根据当天的英语学习情况布置合理的作业,部分同学还能给自己布置复习、预习作业。“留白”成功了!
后来,我把“留白”带到了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复习课上,一位或是几位学生在讲台前,侃侃而谈,我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认真倾听。在新授课的词汇教学中,我也为学生“留白”,每每发现词汇预习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就邀请他(她)当“小老师”,讲解词汇……
“留白”原指在绘画与摄影的构图中的整个画面,不被景物填满,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有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在英语教学中的“留白”指的是在课上、课外,释放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如何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使“思考”成为实际行动。
在英语作业布置上的“留白”,将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做会使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信任,而产生激动的情绪,并将这份情绪转化为动力,认真地布置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当天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复习了当天的教学内容。另外孩子们还会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的作业,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体现因材施教。在复习课上的“留白”,孩子们也有详细的讲课计划,而且站在学生立场上,他们讲得更细致,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老师变成了“学生”,讲台上的“小老师”会讲得更认真,讲台下的学生会听得更认真。在新授单词过程中的“留白”,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成为学习的榜样,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
俗话说,“画留三分白,生气随之来”,所以“留白”也使英语教学更为灵动,而富含深意。“留白”,有时是刻意为之,有时则是因为受课堂时空限制以及教材重点的要求,是“随意”为之。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的“留白”,都要求起到铺垫、蓄势的作用,达到引发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留白”正是这样一种将自学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品尝知识、获得快乐的方式,正是为了“不教”。
“留白”,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