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资料 绘本研讨课课堂观察小结


12月6号第一次使用评课记录表,评课时间用了2个小时(评两节课),感觉时间长效率低。
原因:引导员没能做到有效干预,出现了在第一个环节(课例描述中)有的老师已经谈到了重构,是因为规则不明确。
亮点:老师手拿观察表,对课堂的观察具体化了,发言有依据了能就自己的观察维度提出有效问题。
提升:在需要展开讨论的第二个环节(提问探询)听课老师只提出了问题,执教老师和参与评课的老师没有回应,提出问题只是在走程序。
补救措施:制定规则,发言有时间限制,关注疏漏点。
12月7日第二次使用评课记录表,评课时间由2个小时(评两节课)压缩为1个半小时,感觉时间适中,效果好,但还有提升空间。
原因:第一环节的(课例描述)只让老师关注了自己的观察维度没有拓展。
亮点:老师们有了规则意识,发言针对性强,执教者对同伴提出的问题有回应。
提升:在第二个环节(提问探询)只针对观察维度提出了问题,没有关注观察维度之外,探讨的面小了。回应不应该局限于执教者也可以是参与评课老师们,只要是对此问题有想法的都可回应,发表见解大家讨论。
补救措施:引导员反思整理引导关注点。
12月8日第三次使用评课记录表,评课时间控制在了1个小时,感觉时间有点赶,效果好,但感觉老师们意犹未尽。
原因:中间有打断,感觉这和所谓的有效干预是有区别的。
亮点:执教教师对问题有回应,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都关注到了观察量表之外。
提升:引导员的技巧,如何就老师的质疑引发思考。
思考:没有引导员技巧或是没有接触过引导力培训的老师能操作吗?如果想让毫无引导基础的老师试用要怎么办?
12月9日第四次使用评课记录表,评课时间控制在了1个小时,感觉顺利,效果好,很完美。
亮点:老师们能遵循规则,环节流畅。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关注到了观察量表之外,第二环节对问题的回应激发了老师的思考,有碰撞,回应者由执教者独立回应发展为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
对观察量表——四个观察维度都很有观察的必要,观察量表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维度一(目标)对“定位”在用词上需再斟酌,最后一项填写有难度。
维度—(课堂提问)核心问题如果需要记录下来的话最好和类型分类分栏显示。

 
热门小学教学总结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