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本学期,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加入了一所新建校,新的角色,新的责任,新的挑战,纷繁的事物,无尽的工作,让我常常觉得喘不过气来。但也正因如此,在我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工作室成为了我心灵的港湾,在这里,每次都饱饮上进的心灵鸡汤。
的确如此。正如我每次总结都提到的,与智者同行,是一件幸福的事。
回顾本学期的历程,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概括:
一、针对问题明思路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的教研重点转向了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习作教学。作为一线教师,谁不是提起习作课就头大?学生谁不是提起习作就犯难?家长又有谁不是提起习作就叹气?面对噬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我们开始了我们这学期的教研。
首先,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先分组讨论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习作问题分成了几大类,并按分组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我们组分到的主题是习作讲评。正好我今年6月份才完成了一个区级的教科研课题,就是关于习作讲评的。在搜集了多方资料之后,再拿出来看自己的成果,觉得发现了很多问题。我猜,是因为我们工作室进行了深入讨论、理论学习之后,我对习作的认识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才对习作讲评有了新的高度、新的认识。这不得不说,是个意外的收获。
二、理清思路多磨课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还进行了四位老师的习作研讨课,吕孟利老师的绘本写作课,常冰潇老师的《我的小伙伴》,蔡大志老师的《故事续编》,王丹老师的《有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妈妈》。四位风格迥异的老师,带给我们不同的课堂感受。但唯一相同的是,可以看到他们一次次地磨练,一次次地成长,一次次地进步。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上课的同仁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每次课后的讨论,都能看到大家直指课堂问题出,一针见血剖析,给出修改建议。思维的碰撞,激烈地讨论,除了上课老师获益良多以外,对我们参与的每一位成员也是一种收获。有人说,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确,大家已然很优秀,还一直在努力优化自己的习作教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却步不前呢?
三、阅读积累促提升
本学期,除了研讨课外,我们还进行了阅读打卡的活动。这学期因为工作的原因,阅读的时间很短,不像以前可以保证每天都有读书的时间,基本上我阅读的时间都是在公交车上。一来一回,读上二三十分钟,有时间了写写感受,没时间了就思量思量,吸收消化。前几天翻阅手机文档,发现林林总总也写了好多篇阅读感悟,不觉惊叹。读书写感受,是对所读内容的再加工,先内化再倾吐,比翻越之后风过无痕雁去无声要好的多。我是一个不善于总结归纳的人,每每读书,收获都不够丰厚。我们工作室读书打卡的举措,但是能够督促我这样的“懒人”,在有时间的时候也写一些,想一些,悟一些、得一些。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我读完了《让孩子学会写作》、《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了一小半,《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了一半。虽然读书量不多,但是也从中有了不少感悟。比如,跟着蒋军晶老师学会习作教学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写作点,努力创造仪式感。这些小故事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应有的样子;《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让我领略了郭爱萍、孙双金、王崧舟等教育名家的风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则让我了解了一代教育大家对于教育的感悟、做法。读的时候,颇有想见恨晚之感,因为有太多的理念是与于老师不谋而合的。
每次因为学校工作不得不请假的时候,我都觉得是一种遗憾。有人问我,你现在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参加工作室的教研?我说,我舍不得离开哪里。或许这话太矫情,但却是我真实的想法。我宁可累一点,也想与这些智者继续同行。这里对于我来说,就像上一处精神港湾,能学习,能静心,还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前行的道路上,感谢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未来,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