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安市教学质量监控意见》精神,本学期五年级期末学习目标检测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统一命题,以中心小学(市直小学)为单位组织监考并集中评改。现根据各单位送交的质量分析对试题内容和学生答卷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综合各单位送交的质量分析统计的成绩,本次测试及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近60%,平均成绩约为82分。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基本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达到了本次学习目标质量检测的目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较高。
二、试卷分析
1、本份试卷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相关要求和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命题,试题力求准确地检测我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试图对以后小学数学的命题方向和教学实践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2、试卷特点:
(1)测查卷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内容全面,覆盖了本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其中数与代数约占 61 %,空间与图形约占及23 %,统计与概率约占 10%,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约占6%。试题难易适中,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
(2)试卷题型灵活多样。试卷分为“填一填” 、“选一选”、“算一算”、 “连一连”、“统计应用”、“解决问题”六大部份。
(3)试题背景材料丰富。如“填一填”中的“南安市9个乡镇土地面积”,“选一选”中的“统计近期猪流感疫情”,“统计应用中”的“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以及“解决问题中”的“需要多少混凝土、石板材,购物方案”等等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为基点设计试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下面按试卷题目的顺序,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逐题分析。
(一) 填一填
该题共29分。主要检测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共有11个小题。侧重从“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三个方面进行考查,这部分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善于灵活应用,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从卷面上的得分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两个领域的有关知识都掌握得比较牢固,得分率约为80%。
1、第1题 得分率为65%。本题是借助图形语言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未能读懂图形语言,做到数形结合。
2、第3题 本题的得分率高达99%,反映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一知识掌握得较好。
3、第5、6题 得分高达95%,说明学生对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及单位间的换算掌握得较牢固。。
4、第7题 本题意在让学生将计算与估算结合起来,考查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得分率为81.3%,部分学生未能通过观察数据的特点,合理估算进而比较大小。
5、第9题 本题提供一组具有实际背景的数据,让学生分别求出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得分率高达96%,说明学生已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
6、第10题 本题的得分较高,约为96.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有了较好的体验。
7、第11题。本题通过求立体图形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及体积,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道题比较灵活,难度较大,由于思维的限制以及学生已有经验的不足,导致失分较多。得分率仅为58%,有的学生计算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有误,有的学生将正方体的数量算错,导致所计算的图形体积错误,说明学生的空间观察及想像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选一选。
本题的得分率为82.5%。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地进行估算,能准确地把握条形、折线、扇形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选择运用合适的统计图。
第3题 一部分学生在估算时,尚未能联系实际灵活估算出比较精确的结果,估算结果与精确答案的偏差较大。
第5题 “如果把720升水倒入一个棱长9分米的正方体水箱里(水箱厚度忽略不计),( )。 ”
判断水会不会溢出,部分学生选择第一个选项。其错误的原因:(1)审题不认真 (2)数学应用意识不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三)算一算
该题共31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以“直接写出得数”、“用递等式计算”、“解方程”的形式出现。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强,计算方法熟练,尤其是口算部分比较扎实。这些计算题的数字简单,学生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准确率较高,得分率高达90.7%。
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强,正确率高达95.1%,个别学生因粗心大意,出现看错运算符号、漏题等现象。个别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掌握得不够扎实,出现如下错误: — × = 0 1+3÷4=1
第2题“用递等式计算”:学生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掌握较好,并能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计算准确迅速,正确率达90%。大部分学生能自觉进行简便计算,如: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21×4/5+21÷5。但有个别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得不够好,对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理解得不够深刻。
第3题“解方程”:北师大版教材对解方程方法的引入与原来的教材不同,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北师大版教材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从分析材料看,学生能了解方程的含义,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得分率为93%。
(四)、连一连
本题共7分,得分率为84.6%。
第1题 将“展开图”与它相对的“立体图形”连起来,得分率较高,为93%。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能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且能正确判断。但由于印刷的误差,题目画错,导致部分学生连错。
第2题 得分率为84.3%,学生能解决简单的分数问题,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导致失分。
(五)、统计应用
本题共7分,得分率为90%。主要考查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第1题和第3题,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合理预测,得分率高达95%,说明学生已经能看懂统计图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分析,读图和分析图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六)解决问题
本题共20分。主要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三个方面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试题将形式单一、枯燥的应用题题式,改变为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获得对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本题的得分率为65%。
第2题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但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弄清题意,而用算术方法解答,也有个别学生只列方程没有解答。
第3题的(2)题,“在底座的四周贴上花岗石,需要面积25平方米的正方形石板材多少块?”由于相当多的学生未能理解贴花岗石的面积实际是求4个面的面积和(地面和上面的面积不用计算),以致无法进行正确解答,失分较多。
第4题。本题的得分率仅为42.3%。学生由于没有真正弄清各优惠方案的含义,以致未能进行正确地解答,说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启示及改进措施
通过测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各学校较好地落实了现行修订大纲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大环境中,较好地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了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了,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冷静思考,正确面对,现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无疑是正确的,这些基本的理念,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领悟。数学的学习,要力争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审题马虎、急于求成,是部分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通病,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搜集信息并正确处理信息。浮燥少慎,粗枝大叶,也是部分学生丢分的缘由,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从一年级起对学生进行严格、有序训练,养成习惯。
(三)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试卷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与生活的联系密切,灵活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的点滴积累中建立起主动、正确、灵活的思维模式,获得丰富的、内在的、自主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面对新情境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本次检测中“解决问题”得分率不高(70%左右)可以看出,“解决问题”领域的教学仍有待加强。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度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多角度的拓展,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策略的渗透。
(五)关注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发展。
(六)认真研读课标及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学分数乘法时应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通过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重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做到数形结合。
2、教学立体图形露在外面的面积时应重视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操作与观察、想像与形成表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要通过创设情境,体现估算的必要性,重视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小学教研室 雷梅玲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