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有个河南省高校新入职教师项目的培训讲座,朱教授觉得挺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旁听了。开场白主持人朱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今天主讲教师的身份,热烈的掌声鼓掌完之后,余老师打趣的说,我敢肯定主持人这样介绍我,大家脑海中没有一个人对我有印象,那我如果换一个自我介绍的方式,大家来看一下。
接下来白板上出示了5个阿拉伯数字,这五条概括了余老师的简介,“大家猜一下这五条里面哪一个是假的?”,经过短暂的沉思后,余老师请猜第1条是假的举手,然后要求这些举手的同学慢慢的站起来,接下来第2次是假的同学站起来,以此类推直到第5条是假的同学站起来。最后剩下了4个在座位上坐着的同学,他把这4位同学邀请到了讲台上,问了问他们的想法。
整个环节下来之后,虽然没有让大家可以的记忆余老师的简介,但是整个自我介绍的环节让大家参与到课堂中,进行推理、猜想、质疑都涉及到了,其实最后4个人没有表明态度的同学也被同伴们的这个问题情景卷入到了课堂中,这些对你们没有用的东西,反而留到了你们的脑子里面。有这个简短的课堂教学情景,余老师自然而然的开始了他的讲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体验。
接下来第2个环节,是微信签到(针对高校教师的讲座,高校教师走向工作岗位,首先面对的就是学生无法保证出勤率,每节课点名是一大难关)。出席讲座的有129个人在场,但是此时微信签到的只有102人参与,其中有27个人没有参与了。由于老师就引导着大家来分析这27个人没有参与的原因:首先,这些同学有可能是有条件性的障碍,比如说网络不给力,没有带手机,或者手机上没有装微信。其次是不愿意签到这样动机态度上的障碍;最后,知识与信息技能的障碍,也有可能有同学在打游戏,没有注意到。这个过程展示了你讲课的内容要想被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听到了心里要有这样重重地障碍,所以如何“以与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至关的重要!
课堂上大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余老师给出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多数是因为教师的原因,是你的教学内容太难听不懂,不想学或者是太简单,没必要去听,或者是你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问题。学生能来到你的课堂上,就是对教师极大的尊重,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好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个要素,学生来听你的课,总得有点收获才行,比如说考试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要求学生会写作、表达、沟通等技能,那你的课堂上就应该想我如何体现这些技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体验(2)
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余老师,整个课堂上都是活动的伏笔,把理论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以一个个高校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配合着简单易懂的活动感染着我们参与进来,体验了这样的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第3个环节——头脑风暴,老师在微信讨论中抛出这样的问题:“您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普遍遇到的最突出的难题是什么?”大家直接微信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直接进入讨论就行了,系统直接的显示统计的结果:有119个人参与了,相比由刚才签到了102人,多了17个人参与到课堂情景中,说明大家开始对我的课堂感兴趣了,我们平常的教学中也是要这样做的,不能让学生觉得你的课堂没有意思。
系统还自动弹出来了排名前三的问题,它们分别是:“有的同学比我还聪明!”“学生对课表现的冷漠”“课程与专业不太一致,需要重新学习!”学生一定会有一些比咱们优秀的,将来比咱们走的更远的,你要接受这样的事实,允许学生比你优秀;学生还有一部分和咱们资历相当的,但是咱们的知识储备比他们高而已;学生还有一部分比你们低的,怎么教他们都教不会?
我们从事的是通识教育,你为什么要要求学生像你一样的学习呢?你想一想你身边的和你一起的本科生有多少同学会像你一样攻读博士了,可以这样说80%的本科生毕业之后走向了适合他们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既然这些同学不从事学术研究,你为什么要让学生都像你一样的去学习你的专业课?你要知道我们的毕业生要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那么你在课堂上,就要有涉及未来的价值观、思维等,让学生能从你的课堂上获得走上未来职业的技能,达到细雨润无声的效果。
作为一个新手老师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很荣幸的备课、上课的,效果却不理想。大家回想一下,你刚学骑自行车或者开车的时候,手紧紧地抓着自行车的把手,扶方向盘的手都差点把方向盘给拽掉,使劲儿啦浑身的力气,真的是很吃力的。但是等过一段你娴熟后,你就可以轻松地骑车和开车了,你会发现时间上不用那么用劲儿的抓着把手就可以。
通过这样的一个微信讨论,余老师不光抓住了我们的学生,而且快速精准的定位了我们的所思所想,给我们量身定做的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让我们都参与到了你的课堂上。记住:你要在你的课堂上设计一系类的活动,带着学生去参与、去体验,你要知道:你如果不带他玩,他就自己玩玩手机或者捣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