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工作坊全体成员在范康康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是教育改革“风向标”,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聆听几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1.全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老师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逐一梳理总结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及要领,让我明白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慢慢积累内化形成,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显露出来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语言学习为载体,贯穿始终,通过语言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
2.重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孔老师从分析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告诉我们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强调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各个学段的要求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又相互关联。从低学段到高学段都要加强积累,从字词到句子,从儿歌到谚语,从诗词到典故,不仅要重视汉字的积累,更要重视语言文化的积累。我们老师要根据学段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好“领头羊”,激发并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指导并丰富学生的积累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积累的习惯。同时还要做好梳理,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积累内容加以巩固分类,整理运用。总而言之,教学中从始至终都要重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只有积累与梳理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文字,学生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3.着眼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程老师幽默风趣阐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内容。她把思维看做成我们脑子走过的路,这一生动形象的解读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思维,不再觉得它是虚无缥缈的存在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程老师以“桃子”为例,用“三个问”给了我们具体操作方法。一问是什么,二问怎样来,三问有什么用,逐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当然思辨能力不是靠这“三个问”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告诉我们培养思维能力不能单纯让学生空想,应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拓展多种类型和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
对我而言,本次新课标解读学习可谓是“及时雨”。在这场“及时雨”的浸润下,我会继续研读课标,提升自我,把新的理念和专业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新征程上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助力教学成长。
新起点 新方向 新征程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北海路小学 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