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告诉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完美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根据我的理解,即实现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但在我们学校语文老师的语文课上,经常是过分关注了人文性(非本体性内容),而忽视了工具性(本体性内容),渐渐地忽视了要用课文来教语文这个最基本的理念,悄悄地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科学课……针对我们学校语文教师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教研活动,是老师明白什么是本体性内容,什么是非变形内容,并且明白怎么实现用课文教语文,用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二、 教研主题
以《开国大典》为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本体性教学内容
三、 教研目标
A.让老师明白什么是本体性内容,什么是非本体内容。
B.怎样从一篇课文中找到本体性内容
C.实现读写结合
四、 教研时间:2018年11月19日到2018年12月7日
五、 参与人员:五六年级六位语文老师
六、 教研流程
第一周:理论学习 选课
一、理论学习
(一)理论学习的内容
A语文课程标准
B吴忠豪教授的文章《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C巩义市语文教研员张喜荣老师的讲话精神
(二)理论学习的方式
A发放文本,自主研读
B集中交流理论学习。
C要达到的目标:明白何谓本体性内容何谓非本体内容?
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和语文技能。
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语文作文一门以培养学生越有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的应该聚焦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及本体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别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的过程之中的。
二、选课
课文《开国大典》
教研方式:根据理论学习的感悟,六个人准备各备一节课。
第二周:集优 上研讨课 评课
一、 集优。
把六个教学设计放在一起,逐一进行说课,进行评点,先选出设计比较合理者。
教学设计一:
(一)出示课题,问题导入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简单叙述。细述课文内容。
(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场面,重研读
(四)再读课文,感情升华。
二、上研讨课。推举一名老师上研讨课,其他五位老师听课。
三、评课
评课者每人至少提出一点与他人不重复的作课者存在的不足,并给以建设性的意见: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设计……
第三周 梳理建议 上重建课 再评1、梳理建议,共同形成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二
(一)出示课题,解释“典”理解祭典的神圣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说出文章写了几个场面?
(四)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1、有层次,2、点面结合3、烘托气氛(声音 情感 颜色)
(五)设计扳手腕活动,学生观察,按照所学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练笔。
2、做课老师上重建课,其他老师听课。
3、其他老师再评课。
4、参与者写出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