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能力哪儿来的?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教出来的。靠读书长大的孩子,生命有根!有‘根’的孩子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更不怕考试。”
是呀,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不就是大量读书、思考、写作,慢慢形成的语文素养吗?
我们这一次的语文试卷,以五年级“快乐读书吧”为例,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学了这一单元我们不仅要知道民间故事的特点,还要会讲民间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会缩写故事,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让故事变得更简洁,篇幅更短小,把故事简要的介绍给别人。也要运用合理想象,加入适当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等,把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但是仅会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快乐读书吧里,教材出示了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我带领学生读了田螺姑娘,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些故事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我们进行了讨论。
这次考试卷上“快乐读书吧”出了这样一道题,在这些民间故事里,我认识了----的田螺姑娘,----的徐文长,----的巧姑。这一道题学生写错的很多,仔细想想,真的是学生的错吗?是我的责任。
“快乐读书吧”更需要精心的设计。这些经典的民间故事都出自《中国民间故事》。
选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读。(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你喜欢的人物是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还可以演一演。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故事情节、或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等表现出来。推荐欧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和非洲《非洲民间故事》。要有清晰的阅读策略,预读、导读、讨论、记录等,不能推荐过后不了了之,要踏踏实实地把这些书读完,“读书会”时要有备而来。
如果学生读过这些民间故事,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欧洲民间故事集《----》,一只聪明的狐狸与霸道狼叶森格伦的争斗屡占上风,演示了以弱胜强的好戏,这一题也会变得特别简单。
这些都说明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都还需要深入研究。课标说:“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我们不仅要有主题阅读、课文作家作品阅读,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经典名著。于老师说:“凡是语文水平较好的,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厚积”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感,所以,“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语)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
再看这张卷子,包括监考时看孩子们的字,写字真的成了头等大事。我在教生字时也是认认真真地教,但是读了于老师的书,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弱,于老师说:“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无论是硬笔字、软笔字,概莫能外。”所以,孩子不仅要加强阅读,练字也要天天坚持,我一定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
卷子上还出现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郑东新区成功举办”,“举办民族运动会”,“垃圾分类”等热点话题,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引导他们“关注现实,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标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写好字、热爱读书写作、关注现实的孩子,一个会是一个语文素养很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