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经历几次公开课你就成长起来了”,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地这样告诉我。
于是我对每一节公开课都紧张着、期待着,无论是校内的、校外的,校级的、区级的。因为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意味着我重新入学了,这一次毕业,至少要到五十五岁。
当得知这次的“语文主题学习”全课型展示活动会有许多外地老师来观摩学习的时候,我顿时压力倍增。“不能给我们实验小学丢人”一下变成了“不能给我们上街区丢人”。在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外额外升起一股不可言说的使命感。
我分到的课型是组文阅读课。“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统编新教材的使用,都再一次凸显了阅读的重要性。组文课正是带领学生进行高效的、有策略的、有目的大量阅读的好方法。在平时上课的使用和上一次区里展示课活动的经验中,我已经爱上了这种“新课型”。
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一节有层次、有梯度、有容量的课并不简单,教学设计一改再改,终于慢慢成型。确立基本框架只是第一步,“磨课”的“磨”字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提问、每一段过渡、每一个指令……于是我开始了漫漫试讲与修改的长路。
这个过程辛苦吗?我备课试课时,总有老师或关心或心疼地对我说,“又要上课又要管班,又要准备公开课,累坏了吧!”连吴老师也会在我修改完教案后对我说,好好休息一下。
公开课结束了,我坐在这里仔细地回忆,真的辛苦吗?说实话,我真的没有这样的感受。反而是越到后期,课越来越顺了,所有的奔波疲惫更是一扫而光。
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更多的是付出的踏实感、成长的欣喜感、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的幸福感。我们之所以会珍视结果,是因为播种的过程本身就足够迷人。我一直记得吴老师和史老师每次对我课堂精准的指导评价,对我的信任、期许、包容和鼓励;记得沙校长周末来校指导我备课、师父王华荣老师和同事们对我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记得一起备课的小伙伴彼此的鼓舞,深夜里互相开解打气;甚至连我们班的孩子在得知我的忙碌后,都互相提醒要让董老师放心,咱能管好自己……
在专业能力上,这节公开课真正带给我的是什么呢?我欣喜地发现,我比之前设计教学流程更大胆了,跟学生沟通更能“童言童语”了,试完课后能自己挑出许多要改进的方面了,会通过思考将一个环节或者问题进行优化了……这一切都比完成一节公开课更让我有成就感。同时,全身心投入课堂关注学生,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课堂生成,形成自己的课堂节奏和呼吸仍然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课题。
最后,分享最近很爱的一句话:“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底有诗,自在远方。”或许,老师守的是三尺讲台,爱的当是是家国天下。我们不仅仅拥有自己的人生,还在铺着路、种着树,目送我们的孩子们奔赴远方。那就和他们一起,在寒冬、在四季,霹雳生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