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11月21日在汾阳中学举行了初中物理教研活动,由汾阳中学戴蔚勤老师执教,课题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长桥片、南片等校初中物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发言记录:
一、开课老师谈教学设计
1、 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8分钟,最后的反馈实验5分钟。
2、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而非是直接给出,用传授的方法。
3、 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学生的常见问题:(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 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坡度较低。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独立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听课老师评课
1、 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很好
2、 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3、 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4、 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5、 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6、 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7、 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员评课
1、 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 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3、 学生归纳透镜成像规律时,最好划分3个区域再归纳。
本节课的启示:
1、 教师备课时要了解科学课中相应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
2、 教材中将烧瓶作为引入,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的透镜不如用矿泉水瓶来做。本节课教师没有按教材上来做,为什么?教师备课时要认真思考。
新概念形成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
金山行初二物理教学点评
时间:2007年11月14日上午
地点:金山新农学校
课题:8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光的折射》、《重力》
执教:金山新农学校张文、徐汇龙华中学陈敏
主题: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研讨
主持:金山教师进修学院顾坤良
点评:徐汇教师进修学院赵谊伶
8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光的折射》、《重力》这两节课,体现了两位执教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对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探索与实践。两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伴随知识形成过程中体现的科学方法的渗透。注重情景、问题、活动、应用等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
两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符合《课标》要求,教学中得到落实;过程方法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如《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光以同一入射角射入不同介质,比较折射角的大小,体现控制变量、对比的科学方法;在《重力》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活动,在研究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重力大小时,体现了比例、归纳等科学方法;两节课中通过研究光的折射实验、研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实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将光的折射与生活中见到的现象相联系、让学生用重垂线检测生活中一些大型家用电器摆放得是否竖直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情景创设合理
《光的折射》一课教师设计了观察“插在水中的笔看起来像弯折了一样”这一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进而引入新课。创设的情景来源于身边常见的现象,对教学内容有引导,对问题有启发。
《重力》一课用“嫦娥”一号发射时的壮观场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地球引力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创设的情景紧密联系社会新闻,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密切联系,不但引导本课教学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设问指向明确
《光的折射》是一节规律探究课,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这是学生不知道的,在观察了“插在水中的笔看起来像弯折了一样”这一现象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与射入空气中一样吗”?教学围绕着问题有序开展,层层递进。
《重力》是一节概念形成课,重力学生在科学课中已经有一些了解,对“苹果落地”的故事也耳熟能详,学生的前概念中关于重力有些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本节课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关于重力的方向,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下雨的时候,有风和无风时雨滴下落方向是怎样的?哪一种可以表示重力的方向?通过讨论,首先让学生明白重力的方向是唯一的。再问:重力的方向能不能叫垂直向下呢?通过实验、讨论,明白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含义不同。教学内容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展开。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光的折射》一课的重点是探究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让学生经历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活动过程。做这个实验要用半圆形玻璃砖,在探究器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创设探究条件,用平行板玻璃砖让每个学生做实验,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在用半圆形玻璃砖进行演示,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结果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
《重力》一课的难点是重力的方向,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与地下落的不同情况,并让学生在纸上画下来,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雨滴下落时向下与斜向下的区别,知道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雨滴时向下的。在通过讨论、分析、观察站在斜面上的人让小球自由下落时,小球的下落方向明白垂直向下与竖直向下的异同。知道重力竖直向下的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重力》一课的重点是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通过用天平测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让学生体会质量与重力的区别,同时通过学生的测量、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重力与质量有联系,并通过对数据表格的分析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
总之,两节课教学中教师注意体现新教学理念,想法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条件,充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活动构建新知识。
2007年10月24日下午初中物理教研分片进行了活动。
长桥片、南片老师听了陈敏竞赛课的再次试讲。
北片进行了新教材研究课,由位育初级中学范其一老师授课,课题:《平面镜成像》。
市四中学进行了校庆展示课。课题:《电流》,授课教师,丁小梅。
现将陈敏老师《重力》教案上传。
2007年10月17日下午1:00时在田林二中进行了初中物理田林片教研活动。参加听课的老师还有青年教师研修班的老师及其他片看到通知而来的老师。
陈敏将准备参赛的《重力》一课进行了试讲,课后还进行了说课,这是我区全面实施新教材后进行的第一次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纷纷发言,谈了自己的体会,还对课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这次活动对使用新教材的老师很有启发。
说课结束后,田林片老师还讨论了教学设计及单元检测命题等工作。
滴滴润人心田.
教研员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