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
汪清三小 郎丽玲
内容提要:在信息化时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必然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古诗词学习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校本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古诗词 多媒体资源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也在深入,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五千年的古诗文经典,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古诗本身与现代的时空距离和文化距离,加之学生的思维狭窄、生活经验少,使得古典诗词的教学事倍而功半,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陈旧,大多采取“讲解法”,教师花大量的时间逐一分解,讲词讲句,可学生大多数只停留在机械地“背诗词”、“记诗意”上,即使滚瓜烂熟,也毫无审美体验,无法体悟诗人创设的情境,也无法充分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古诗词教学 的愉悦环境,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古诗词的效率和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因其晦涩难解而不为学生所喜欢,而多媒体教学恰好是通过图象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听、说、读、写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进行培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
1、设置图像背景将学生拉回历史。
多媒体图像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与文字,形成图文互相衬托。如讲解刘禹锡的《浪淘沙》,可将画面背景设置成黄河水的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表现英雄人物的豪迈之气。而讲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可将画面背景设置成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可设置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最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样就为学生深层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同时也将学生拉回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音乐、动画效果的运用使古诗词的形象可感性增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感官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可使诗词成为真正的图、文、声并茂的整体,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可配以管弦曲《送别》来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将曲中描绘的意境与诗的意境进行融合,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多媒体动画效果可以对诗词的内容文字进行修饰,如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再配以与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可以使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这种感官刺激无形中就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使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诗词的情境当中,有一种跟着诗词的“感觉”走的形象性,通过眼前浮现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激发出一种创造思维、创新能力。
3、信息技术促进资源共享,增大了知识容量。
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一个成功的课件可使知识融合比较到位,这样就可以一课件多人使用,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同时也能将先进的教育手段充分地发挥出来,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
另外,传统的授课一节课需要讲解、书写的内容较多,相对于课堂时间就较为仓促,一首比较长的古诗词可能花费两到三节课才能完成,而多媒体则显示了其优越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堂容量自然加大,这就使长课短讲成为可能。如讲解陆游的《示儿》我们可将本课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通过多媒体浏览给学生,以形成完整的认识,这样就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使学生容易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一种自然的突飞猛进,学生就能救助多媒体的课件,深入的了解诗词的意义及诗人表达的感情,给学生与课文间架起了一座立交桥。
4、使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词。
由于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在课本之外巧设诗词练习题,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如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给学生补充《无题》、《送友人》等诗词,并配以讲解,让学生欣赏,再配以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从而加强对送别诗的理解,这种运用多媒体拓展延伸的方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中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国传统的古典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以想象为形式的思维能力
古典诗词因其语言概括性强,涵盖量大,难于理解而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只有少部分学生对某一些古诗词的语言情调比较感兴趣,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由于古典诗词距今年代较远,缺乏时代特征,而且常常大量用典,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化解这些难点就纠缠于典故之中,这就打破了诗词本身的完整性,冲淡了美感。另外,诗词的格律形式严整,语言跳跃性大,意思难懂等许多原因使学生只停留在诗词学习的表面上,只做到了感知,而必须通过想象来理解的内容却未得到深入的挖掘,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充分的扩张。
1、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学好古诗词的开端,传统的教学是通过精心设计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音乐或图片,将学生很快的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同样也能感知到美。如在讲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可以配王菲主唱的《明月几时有》歌曲,这样就能很快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古诗词的内容。
2、以吟唱的形式开展教学,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典诗词的吟唱活动,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通过多媒体播放声音,以吟唱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沉浸于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以言志,古今相通的特点。领悟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情怀。架设好多媒体与诗词中间的桥梁,发掘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作用,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进而充分领略诗词的精妙绝伦,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记忆也提高了文化修养。
3、正确观察,促进理解。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门基本功课,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能忽视这一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让“看”代替了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树立正确观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体现思维的张力,将诗词的内容向深入理解推进。
诗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和添加的。恩格斯曾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生动的多媒体图景,学生可以使想象的空间不断扩大,使诗歌的含蓄美透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显现出来。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虽然有很多 的优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与实际教学存在的相异性,因此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该用的时候才应该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而将信息技术拒之门外,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不科学的,我们因对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乃至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都应有理性的认识,要本着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规律,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学,从而开创教育教学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