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中我们再一次明确了“反为回顾,思为追问”。近年来大多数老师已经形成了反思的习惯,但往往是教学研讨某个环节需要或者是在参与各类评审时有所体现,日常教学的反思还远远不够。另外忽视反思的重要性,往往浅尝辄止,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深度思考。在培训中,王崧舟老师的教育故事“我就是那只驴”,那只跳入坑里的驴从号叫到安静再到抖、踩、垫,最后走出,终于走出了困境,这不正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出策略、解决问题的反思路径吗?而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更是语文老师耳熟能详的教育故事,即便如此在她的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还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她对于教学的严谨以及深入探究的精神是其成为名师的基石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经验+反思=成长”;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一直以来都在引领着一批批名师的成长,这一切均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
如何科学地进行反思,宋教授的讲座中提到的反思两难:“回顾盘点没路子,发现追问缺尺子”,正是日常反思的问题所在。培训中我们明确了反思的依据要做到“五有”:有参照标准;有反思对象;有以往经历;要有持续思考;有行为跟进。基于此选择的反思的四条路径包括:列出问题单;对照教学反思设计表;形成反思札记,撰写反思随感;进行内容串析。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反思等,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所以用好《语文课程标准》,基于教学中实际产生的问题,科学分析、理性判断,学会反思,就能够给教师形成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时至今日,课堂教学已经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时代,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思维发展等已成为时下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如何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双向行为取向去设计,并且很好地进行融合,如何依据学科课程性质,关注课程文化,让学生在思考、创新、民主、关爱的课堂文化中学会学习,是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为此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长期以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结构正是从这四个维度予以追踪,形成了课堂观察的20个视角,68个观测点。这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科学地进行反思。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乐于反思,因为勤于思考的老师终将影响并培养的将是勤于思考的学生。所以“亲其师,信其道”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所在。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进而要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经之路。“课程是条船,素养是彼岸,我们都是撑渡人”(崔允漷),这句话进一步明示了教师的作用。所以对标教学,反思有法,让我们的教学实施力在课堂中实践,在反思中提升,让我们的反思逐步由泛泛走向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