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1
【课堂实录】
  学校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我决定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第二课时,我先作适当的引导,然后进行救护车夫这一事件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这件事,并叫学生用波浪线线画出颤抖自身的心灵的句子,且考虑是什么震动了你的心灵?
  下面是课堂实录:
  师:谁来读一读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句子。
  生:读句子。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你能说一说这两句话为什么震动你的心灵吗?
  生:我觉得周晔的爸爸和伯父非常关心车夫,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师:是啊,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得让大家都能有所震动,好吗?
  生:再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看课文的插图。
  (周晔父亲和她的伯父救护车夫的图片。)
  师:鲁迅哪个动作最让你感动?
  生:半跪着。
  师:你们大家都赞同吗?
  生:赞同。
  师:谁来做一做“半跪”的动作。
  生:一个学生上讲台做了一个半跪的动作。
  师:你觉得半跪着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费劲。
  师:让我们再快速地、有选择地读一读这件事,想一想:鲁迅为了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半跪了多长时间?
  生:朗读与考虑。
  生:鲁迅为了一个车夫在北风怒号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
  师:一下子就能找出“北风怒号”这一关键性的词语,你真了不起。
  生:鲁迅为了一个普通的车夫在寒冷的条件下跪了很久。因为事情开始的时候是黄昏,而事情结束时已是天黑了。
  师:你真会读书,连黄昏、天黑了这一时间的变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生:鲁迅为了一个没有地位的车夫,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因为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还拿镊子给车夫夹碎玻璃片,有硼酸水洗脚,敷药,最后还要扎绷带。在寒冷的条件下要完成这些动作,肯定需要很长时间。
  师:说得多好哇,多会动脑子的一个小朋友呀。请你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闭目想象一下这一帮扶的过程。
  生:一生读句子,其余学生闭目想象帮扶过程。
  师:是啊,就这样在凄风冷雨中跪着的可是当代的大文豪,一代名流鲁迅先生呀!你觉得这一跪,跪出了什么?
  生:跪出了他对车夫的关心。
  生:跪出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生:跪出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
  生:跪出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生:跪出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师:说得真好啊。老师真希望你们能把这一经典的视觉形象刻在心里,也希望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陪伴你一生的生长。让我们再用敬重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学生深情地齐读这两句话。
【课后反思】
一、片段人文性的追求
  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在“半跪”上浓墨重彩,可谓化了一翻心思,其用意无非是想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鲁迅,走进鲁迅的心灵深处。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有位学生竟然说出了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这让我大为振奋。我想,学生一定会记住这一经典视觉形象,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会陪伴学生生长。这就是育人,也可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有位教育专家说:什么是教育,只有当学生什么都忘了的时候,他脑子里还能留下的印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我的这一片段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这一育人的效果。我的学生一定会记住这一经典的“半跪”形象,记住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二、语文工具性的实现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片段的教学,老师让学生反复地情读,并结合想象鲁迅帮扶车夫的过程,使学生读思结合,读悟结合,实践了语文阅读教学“以朗读为中心,以情感为核心”的先进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画出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句子,并考虑是什么震动了你的心灵?”这一问题的设计从思维与情感两个角度动身,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考虑,和从语言中捕获情感因素的能力。这样设计不只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培养学生情感的细腻性,丰富学生的情感。
  “鲁迅为了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半跪了多长时间?”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重点词句,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这势必要认真,要考虑,要圈画。这也是良好读书习惯的开始。
  从本片段的教学效果来看,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这两个目标都得以很好的实现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反思2
  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局部),给各局部加小标题。指导学生给各局部拟一个小标题,让学生说说每一局部的段意,再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可以用自身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
  理解课文时,可先引导学生根据“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找出课文中心句,然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敬爱?二是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就调整了阅读的顺序:大致了解第一局部主要内容后,直接学习下文。
  在整体掌握全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第一局部与后面几个局部的关系。第一局部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敬爱?后面几个局部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谈《水浒传》表示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保护;谈“碰壁”表示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示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示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他自身。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敬爱。第一局部和后面几个局部是因果关系,第一局部写的是果,后面几个局部写的是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反思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用倒叙的方法记叙了“悼念伯父”、“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五件事,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身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泾渭分明、为他人想得多、为自身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流程上,紧紧扣住为什么会敬爱‘伯父’”这个问题来展开,并以填空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作为每一段的小结。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敬爱?”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关心青少年、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同情和关心劳苦大众,所以得到广大青少年、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的敬爱。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热门六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