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例子 学探究-《安塞腰鼓》的教后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本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一 抓写作特点:举例子
      1哥白尼的例子
      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2沈括的例子
     沈括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二“学学哥白尼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我们现在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多问)问谁呢?怎样问呢?从这些问题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再由“能者为师”让学生说说与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整节课的亮点也许就在“学学哥白尼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学生在在词句段中发现了很多细节,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探究的趣味。
      课末,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师生相互补充有关学与问得名言警句,学生交流然后出示齐读,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和《问到底》,让学生课后读读并理解。
       这节课使我感受到灵感的撞击,当课文教学遭遇瓶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换个思路去思考课文,打破常规去建构课文;与学生的合作让我感受到温情,我们一起交流,一起互动,既是智慧与智慧地碰撞,也是我们一起进步。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从这节课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需要有更多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经验和积累的养成。今后我会一直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做个机智的老师。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