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强调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写话则是运用语言的最高境界,文字中流淌着孩子的真实情感,蕴含着孩子掌握的写作技巧,折射出孩子组织材料的能力。
语文课本就如一片大草原,老师带着孩子在上面欣赏美丽的语文风光,汲取丰富的营养。语文课本还是一个跑马场,孩子赏完,吃完后,还得把他们拉出来跑一跑,把吸收的营养进行消化-----“写”正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我觉得涵咏经典与引导写话是学语文的左右臂,缺一不可。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精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写。古诗词运用凝练的语言传达深远的意境,光诵读,品味是不入味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走进古诗,发挥想象用笔写下古诗中优美的意境。如《游园不值》引导孩子想象并写下园子内的美丽春景:“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到宋朝,用笔描绘下这满园春色吧!”孩子们写得真美,有个孩子说:“有的花儿昂首怒放;有的花儿含羞待放;小草悄悄地探出脑袋,点缀着这满园春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小蜜蜂,小蝴蝶也赶趟儿似的来到院子里边欣赏美景边庆贺春天的到来......”;《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通过诵读,品味,赏景,一个“美”字漾在孩子的心头,我趁机引导孩子:“同学们,在刚才读词,品词,赏词的基础上,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仿佛徐徐展开了一幅怎样安宁祥和的美丽画卷呢,赶快用你们的笔描绘出来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受到了西湖的大气之美,这样的美景如果从孩子们的笔下流淌出来真是师生莫大的幸福。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用笔写一写这一天宇相接,红碧相映的美景,孩子都是潜力股,孩子把天穹之广,西湖之阔,荷叶之碧,花儿之艳,花儿之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纪实性的文体可挖掘的点更多,比如说《诺贝尔》、《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等可以引导孩子写一写颁奖词;说明性的文章《变色龙》、《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可以引导孩子仿照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记金华的双龙洞》、《三味书屋》一类文章引导孩子按作者的游览顺序,方位顺序来记述自己参观的事物;还有些可抓住文中关键词或句子引导孩子进行细节描写如《黄山奇松》迎客松虽然“饱经沧桑”却仍然郁郁苍苍。通过预习孩子知道“饱经沧桑”的意思——经历多次世事变化,生活经历非常丰富。我引导孩子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磨难呢,才称得上“饱经沧桑”呢?孩子们用笔描绘了迎客松傲对风雪,不畏骄阳,藐视暴雨的硬汉形象。《嫦娥奔月》中嫦娥与逢蒙周旋。我引导孩子想象写下嫦娥与逢蒙周旋的场景。孩子们通过嫦娥与逢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再现了嫦娥的机智善良,逢蒙的奸诈贪婪。
语文课本里的好多词句,看似平实不惊,实则暗藏玄机,只要老师用心解读,适时引导孩子读中写,孩子一定会带给你纷层的精彩。套用一句话学了就用处处行,光读不写等于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