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考虑,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优秀教案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动身,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积累,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考虑,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感悟──寻读发现──背读积累──品读考虑”,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使学生感知课文,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言语的自悟品读,扩展积累,深入考虑,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以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感受文章的内容新、语言精、思想深的特点,加以对学生进行朗读、选读、寻读、背读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更广,从而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对美文的欣赏。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语,句子和作者时代背景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出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话的训练,协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战略。
尤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只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时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探究考虑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多媒体教学还能将以前教师在课堂上想做但又做不到的事变成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并通过一系列的人机交互活动,真正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一课多得”。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师屏幕出示作者照片,板书:杏林子)
师:是杏林子(三声),三声,因为是小朋友的意思。
师:没错,作者就是说自身是杏林之子。当然这是笔名,作者原名:刘侠(板书)看到这个名字,大家有什么感觉?
师:你心目中的大侠是什么样的呢?(武林高手)
师:呵呵,那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作家杏林子却是文坛上的大侠。那谁在课前对她有所了解呢?(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今天,就是这样大侠一样的人写下这样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板书: 生命 生命)
(众生纷纷读:生命生命)
师:这两个生命读法一样吗?
生1:生命?生命!
师:为什么?
生:作者开始考虑生命是什么,然后是感悟。
生2:是生命!生命!因为是感慨生命的可贵。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按自身的理解读读。(生纷纷大声读题目。)
师:看到课题,你认为什么是生命?
生3:生命就是一个人的寿命。
生4:生命就是活着。
师:那么作家杏林子又是如何感受生命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大屏幕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请大家谈一谈作者对生命的感受。
(生回答)
生1: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板书:飞蛾)
师:那是一个小飞蛾面对困境时求生的天性,为了求生而奋力拼搏,不论怎样危险,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努力。
生2: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首挺立的小瓜苗。(板书:小瓜苗)
师:一粒小小的种子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拒绝萌芽、生长,它的生命力真的很强大。
生3: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板书:自身的心跳)
师:静听自身心脏的律动,感受我们自身的生命。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读课本中三个事例,看看哪些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让你感动?也可以找一找作者在选材、构思、写法上的精妙之处。然后谈谈自身的感受。(生读书)
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发言了。
生1:我发现第一事例中的“骚扰”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作者对小飞蛾的厌烦。
师:这位同学从词语的角度进行品味,理解的很到位。
生2:我发现这段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一句中“挣扎,极力,跃动”用的好,好在这些词写出了小飞蛾为了强烈的求生而奋力挣扎。(板书:求生欲)
师:“跃动”什么意思?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
生3:我发现“震惊”用的好,我觉得作者一定是想到了自身的身体,看到飞蛾遇到危险都不放弃求生的努力,作者被它的这种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也坚强的生活着。所以才说震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寿命只有9天,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此时你想说点什么?(板书:珍惜生命)
生4:我发现第二个事例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这句中“竟然”一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
师:是啊,意想不到的惊奇更使人震动。(屏幕出示)今年“五一”我去了辽宁的千山,就是这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已有5000年生命的松树──“可怜松”感动了我。因为它生长在特殊位置,每到干旱季节,工作人员都是用水枪给它浇水。环境虽然恶劣,但它依然顽强生长着。
师:那植物生长必需具备什么条件呢?
生5:阳光、水、环境等。
师:香瓜子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生6:它是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的环境中,它竟然发芽了,包括了作者意想不到的敬佩。(师点头赞许)
生7:在这段我发现“突破”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一粒小小的种子所包括的巨大的力量。(板书:生命力)
生8:我发现“不屈地向上”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瓜苗不畏艰难,顽强求生的一种品格。
师:赋予了小瓜苗人的品格。
生9:我发现“茁壮生长”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瓜苗健康生长的状态。
师:说得好。尽管小瓜苗只是几天的生命,也要活的乐观,活的绚烂。其实作者特殊的身体情况也和小瓜苗一样,没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却凭借坚强的毅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那你有什么感触吗?
生10:作者生命力也很顽强,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值得我学习。
师:这正是作者对生命的考虑。(板书:考虑生命)
生:我觉得第三个事例“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句话中“震撼”用得好。比第一个事例中作者的感受“震惊”要层次深。
师:你的体会真深刻,这是作者从心灵到身体上的震撼。因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多高兴、多自豪、多激动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
师:刚才同学们从词语的角度进行了品味,我们还可以有其他角度的发现,看能不能换个角度来说。
生11:我发现第三个事例中“可以……也可以……”这个句式写的好,好在读起来特别顺口。
师:换了角度了,从句式的角度进行品味,你能不能模仿着也说个句子?
生11:放假的时候,我可以去看汹涌澎湃的大海,也可以去爬雄伟壮观的泰山。
师:你的词汇很丰富,老师祝你过一个愉快、空虚的假期。
生12:我发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很有特色,先写了三个小事,然后从三个故事中引出考虑。
师:你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这个思路也是现在很多文章经常用到的,我们今后作文时也可以借鉴,先写一个或几个小事例,然后从事例中引发考虑。
生13: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选材角度好,好在从动物、植物、人这三个角度选材。
师: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作文选材的时候,最好要多角度选取,假如两三个事例全是一个角度,那就太单一了。而且作者这样布置三个事例,也是逐层推进的。
生14:我还发现作者选的事例都是很小的,但却是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师:是啊,作者以小见大,作者被病魔折磨的身体就象小飞蛾,小瓜苗,虽然脆弱,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是一样的,都是积极向上,坚韧不拔。这正是作者之所以被震撼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能深入到课文中去发现,去品味,发现了很多好词、好句,这么好的词和句子不记住实在可惜,老师建议大家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记在心里,只有记在心里,才干成为你的积淀,语文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试着记记看,我们比一比谁积累的快,积累的多。(生默记)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位同学积累的多,不光要背出来,还要说说你积累的理由。相邻的同学互相说说。准备好后不用举手,可以站起来发言。
生1:我背的是第二个事例中的“那小小的种子里,包括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说明植物的生命力也很强,我很敬佩它。
生2:我背:“竟使它可以突破坚硬的外壳,……即使他仅仅只活了几天。”我之所以积累这几句,是因为我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的面对,坚强、乐观、积极向上。
师:只要我们有小瓜苗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再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克服。让我们一起试背这几句,读出对种子的敬佩之情。(齐背)
生3:我背的是第三个事例中的(“我可以……也可以……”)我积累这几句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句子采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们对待自身生命的做法。我受到启发,我也要让自身的生命有意义,好好使用它,绝不能糟蹋它。
师:那么,大家也考虑一下,平时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白白糟蹋它?
生4:我也背第三个事例中“一切全由自身决定,我必需对自身负责”这句话,作者说得很有哲理。看得出作者虽然是身体这样不好,但她却用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态度是由自身决定的。
师:对,正像你说的这样,生命的舵盘掌握在我们自身手中。这正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师板书:感悟生命)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要读出作者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生5:我积累的是词语,比方:“动弹、欲望、跃动、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糟蹋”,我把这些词语抄在我的积累本上,增加我的词汇量。
师:你这个做法很好,但不光要记下来,还要学会运用,好吗?
师: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身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屏幕出示
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课文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板书: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指什么?(板书:无限的价值)从实际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师: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身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身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对于作者来说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作者顽强的与病魔抗争,著书四十余部,成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屏幕出示杏林子、雷峰、孔繁森、张海迪、霍金、体育健儿等图片)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那我们作为十一二岁的小朋友又该如何对待自身的生命呢?
生1: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利的人。
生2: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环保专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把蓝天碧水还给人类。
生3:我将来要做一个医学家,攻克疑难病症,让人们健康的生活。
师: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连起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珍爱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
(指名一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她点评?
师:你的评价很有道理。其实,生老病死无法令人捉摸,但是不论遇福遇祸,我们都要勇敢坚强地活下去。为了协助同学们理解这段,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一个本该愉快的假日,在枫叶染红的峡谷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里放飞他们的欢笑。就在这时,缆车突然离开了索道,急速的从高空坠下,缆车里的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家长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小朋友。家长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给了小朋友第二次生命,这个小朋友叫潘子洁。后来著名歌手韩红收养了他,并创作了那首歌颂亲情和生命的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
师:假如你是潘子洁,在家长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那好,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杏林子关于生命考虑的这段,是否有更深刻的感悟?
师生齐诵。
师:好多了。诵读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要用心读出自身的感悟。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作者用了两个“生命”可以去掉一个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作者用两个“生命可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表达对生命的呵护,对生命的珍惜。假如用一个就表达不出来。)对,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它的作用就是强调,增强表达的感情。
师:生命?生命!学文到此,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生: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梦,活得精彩、空虚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收获颇丰,那就在课余的时候将自身本节课的认识和感悟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写到阅读笔记上吧!
师:一节愉快的语文课即将结束了,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诠释和丰满的激情一起再走进生命、生命……(全体起立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刘侠)
飞蛾的求生欲 珍惜生命
小瓜苗的生命力 考虑生命
自身的心跳 感悟生命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三者和谐统一的课。上课伊始,首先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并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范读课文《生命生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首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学生概括的特别好,然后又联系生活实际,往外拓展,学生说的句子很有新意。
生命的话题可以是非常繁重的,让富有活力的学生对生命能有自身的感悟并谈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初读感悟、寻读发现、背读积累、品读考虑”四大板块为教学主要模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以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感受文章的内容新、语言精、思想深的特点,加以对学生进行朗读、选读、寻读的阅读训练,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只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身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协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如对课文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语言很精练,富有韵味,单靠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语言的品味。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合作讨论选出自身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出自身的理由。充沛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更广,还有的学生发现了写作思路、选材上的特点,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用词语造句子,用句式造句子,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
在寻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背诵,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很多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而最为精彩之处在于品读考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就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深刻的表示力,并有选择地高声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语言的理解。品味与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发生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因此,这一课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体现感受美、鉴赏美、表示美审美生活。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许许多多为生命奋斗不息的人,并谈出了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设计这一环节的核心就是为学生建构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发生道德体验,满足学生道德生活的需求。学生以精美的语句,说出对生命的感悟,组织起来可以成为一篇篇的美文,这也是课堂中最富于“灵性”的一个设计,从而把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在本课教学的结尾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高层次──应用,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考虑,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所以设计的这个话题: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充沛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发明性地展示自身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生命活动过程。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形式来发明教学的立体化情景,将较笼统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使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不只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教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范读课文《生命,生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音乐中那一声声对命运大门的敲击声仿佛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此时屏幕出示的是一幅幅充溢生机的画面,使学生多方面受到了感染,走进文本。
教师也科学地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训练语文能力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同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达到语文教学中的全方位传授、全方位感知和全方位接纳,构成语文教学的综合立体效果,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整合。如教学中“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这一环节,我在课前收集到大量的图片资料,课上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使认识更加直观,与学生达到共鸣。。另外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比保守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才会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保守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模式。而且,教师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学生地位的转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讨论中体验,在训练中升华。最终才干实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