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语乐园


走进成语乐园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语文知识和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成语,丰富成语积累,体会成语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成语资源,通过储存、积累、揣摩和领悟,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滋补,从而引发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各种形式的成语练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成语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扩大视野,升华情感,受到熏陶。 学习重点: 1.通过欣赏成语动画故事、看图猜成语、趣味成语等,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成语,丰富成语积累,体会成语的魅力。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规律,学习积累成语。 2.看图说成语,培养学生应用成语说话、写话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广阔的汉语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世界,那里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有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有生气勃勃的珍禽异兽,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成语乐园,畅游成语世界。 出示课件:走进成语乐园──语文园地四 二、欣赏画面,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有趣的动画成语故事,想不想看呀?在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听请故事主要内容。 1.欣赏动画成语故事: 出示课件:画蛇添足 看了刚才的动画故事,你知道这是什么成语故事吗?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吗?这时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不仅可以从故事里读懂成语,还可以从生动的画面上读懂成语,下面我们来看图猜成语。 2.观察图画,猜猜成语(出示课件)。 (1)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猜猜这是什么成语,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说说理由。(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你也能猜出来吗? (3)教师补充图画,学生猜谜(出示课件)。 猜出谜底:指鹿为马、鹤立鸡群、朝三暮四、杯弓蛇影。 三、巧填成语,积累成语: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成语吗?其实成语是有规律、特点的,只要我们 找到了一些规律、特点,就能掌握更多的成语。这里有许多成语,你能说出来吗? 1.巧填成语(出示课件): (一)心一意    争(先)恐(后) 九(牛)二虎 (七)嘴八舌 积(少)成(多) 打草惊(蛇) (十)全十美 (大)惊(小)怪 单枪匹(马) (千)钧一发 (左)顾(右)盼 顺手牵(羊) 仔细看,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成语是由数字组成的。同学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很神奇,能组成各种各样的成语。有些成语非常奇特,是由反义词组成的。你们知道十二生肖吗?(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都可以出现在我们的成语里,可有趣啦!你还能举个例子,说出这类成语吗? 2.接成语: 有些成语前后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你能根据成语之间的关系接成语吗?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3.你演我猜说成语: 有些成语生动形象,能用动作演示,你愿意试试吗? 捧腹大笑、张牙舞爪、东张西望、狼吞虎咽 同学们:成语有许多类型,有描写景色方面的成语,有描写人物方面的成语,有历史故事成语等等,读读书上的成语,想想这是什么方面的成语?你能读懂吗?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1.你读懂了哪个成语?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2.像这样关于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很多,你还能说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送给你们。 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 开卷有益 手不释卷 学无止境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争分夺秒 笨鸟先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3.齐读成语。 4.你对自己的学习想提出什么要求?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