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课文分析与研究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张程玉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山村在山洪暴发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危机关头,村老支部书记组织村民排队过桥,并把急于过桥的儿子拉出队伍与自己一起殿后,由于山洪来势凶猛,父子俩最终没能过桥,被洪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村民,赞扬了老支部书记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品格。

  一、凄美的故事,感人的形象

  课文记叙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老支部书记在山洪到来时献上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挽救了村里人的生命。悲壮的故事中挺立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危急时的沉稳、危险时的果敢、危难中的无私无畏、英勇献身。故事凄美感人,读来潸然泪下。长眠于村庄边那条河里的老支部书记父子俩让人无限沉思,无比缅怀。

  老汉有冲锋在前的模范精神。当洪水袭来,人群奔逃无路,“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时,他们的党支部书记早已在“没腿深的水里”为他们守候着一条生的道路。这是对生命的呵护,对人们的保护,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模范精神。

  老汉有舍生忘我的奉献精神。在生命受到洪水威胁时,村民们都争先恐后的要逃离危险区。可老支书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考虑更多的是大多数村民的安危。他面对险情临危不惧,果断做出让村民先行自己殿后的决定。在生和死的抉择中,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和儿子,这是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啊!

  老支部书记离我们而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支书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跌宕的情节,起伏的心潮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使人新潮起落。“像泼、像倒”的雨,“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般“咆哮着”“狂奔而来”的山洪把人心一下子悬到高空,令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几面没有出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把紧张、恐怖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木桥前,“像一座山”立在“没腿深的水里”的党支部书记,“党员排在后边”的命令,让恐惧害怕得以缓解,看到保护和生命的希望;“凶得像只豹子“的“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命令他排到后面去,怎么回事呀?“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让刚刚放松的心又绷紧了,“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人可以长出一口气,“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让还没来得及长出一口气的人揪心的悲痛。一波三折的情节扣人心弦,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此。

  扣人心弦还在于悬念迭起,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精练的语言,悠长的韵味

  本文多用简短如像诗一般的精炼语言,意象深刻,震撼人心。如,课文开篇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还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简短的题目,深刻的内涵

  课文题目“桥”简短明了,可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桥”是连接自然界无法跨越的天堑的,也是连通生命中无法逾越的障碍的。课文里“桥”既是那座“窄窄的木桥”也是老汉为村民把守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爱心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座桥更是我们党以老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永不坍塌之“桥”。

《桥》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谈歌,原名为谭同占,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顺平人。与著名作家关仁山、何申被文坛称做河北“三驾马车”。

  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河北宣化钢铁公司服务公司工人、宣传干事、车间主任,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宣传干事、秘书、副科长及下属企业副经理、经理,《冶金报》记者,《冶金地质报》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至少作者有这个意图。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的欢迎。尤其是基层读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剧本中心常务理事、河北大学等7所高校客座教授。代表作有《家园笔记》《校园笔记》《大厂》《绝唱》等。曾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期刊文学奖品,并曾两次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其作品在2008年下学期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和小学生见面,那篇文章是:《桥》。该文章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爱和无私。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猜读

  老师板书课题:桥。我们度过不少与“桥”有关的课文,《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题目就一个“桥”字,它会写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大胆预测。

  二、整体感知,自读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正音:“狞”字鼻音,“揪”字不要读成“qiū”,“瞪”字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搀、奠”字的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课文中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读读,体会情况的紧急和危险,为下面理解人物铺垫。随机理解“咆哮”“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

  三、细品词句,研读

  研读主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4.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

  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③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5.其实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桥塌了,老支书似乎要喊什么,你猜想他想喊什么?请拿起自己的笔写出老支书没来得及喊出的话。

  ①木桥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大声喊着……

  ②木桥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肝肠寸断,他悲怆地喊着……

  ③洪水吞没了他的儿子,老汉心如刀绞,绝望地喊着……

  6.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7.小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子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四、领悟表达,回读

  1.过渡:课文凄美感人,缘于文章内容,也缘于作者的表达。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自主发现。

  3.全班交流,老师归纳总结。

  五、探究题目,诵读

  1.课文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带着我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桥》练习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fēnɡ kuànɡ  páo xiào  fànɡ sì  chān fú  jì diàn  nínɡ xiào

  (   )    (   )  (   )  (   ) (   )  (   )

  二、同音字填空。

  sì 放(  ) (  )庙 (  )乎 (  )养 (  )面楚歌

  jì (  )奠 (  )录 (  )承 (  )象 一(  )之长

  fēnɡ (  )碑 (  )格 (  )狗 (  )叶 (  )芒毕露

  三、比一比,再组词。

  淌(  ) 瞪(  ) 洪(  ) 桥(  )  zhē(  )

  倘(  ) 凳(  ) 哄(  ) 骄(  ) 折zhé(  )

  躺(  ) 澄(  ) 烘(  ) 娇(  )  shé(  )

  四、给词语找朋友与对手。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放肆──(  )  (  )──拥戴──(  )

  (  )──沙哑──(  )  (  )──痛苦──(  )

  (  )──惊慌──(  )  (  )──白茫茫──(  )

  五、句子换新装(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1.改为比喻句。

  (1)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十分镇定,不说一句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拟人句。

  (1)水不断的往上窜,齐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翻滚。

  3.改为反问句。

  在生死关头,老支书用身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__”画出一个比喻句,体会思想感情。

  2.用“﹏”画出一个拟人句,体会思想感情。。

  3.品读文末的一处对话,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飞想象,写话。

  (1)“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点击课文。

  1.这课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__________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别致,巧设悬念,__________;二是巧用__________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三是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

(法)雨果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阅读思考:

  1.“诺曼底”号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2.认真读读哈尔威船长的话,说说他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3.为什么把哈尔威船长比作一尊黑色的雕像?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