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公开课教案浏览


《飞向月球》公开课教案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
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
段,查找到有关月球的知识,对月球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积累。这样,在课堂上
就容易与文本发生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
达清楚自身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
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
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为了在理解课文
的同时,培养此项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请你以一位航天员的身
份给大家介绍在宇宙飞船飞行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吃饭、睡觉、工作的”。
4.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
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
,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考虑。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
《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展现了人
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和月球上的神奇景色。因此,本文的所有词句都能激
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以一位宇航员的身份介绍
飞行中的趣事这样的环节,并运用多媒体课件、交流资料等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
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
,不时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4个生字以和多音字“着”。
3.理解课文,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和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
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协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妙、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和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五、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记录片。
2.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古诗、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七、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交流有关月亮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月亮的哪些知识?请你站起来
告诉大家。(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月亮上去看看,那上面又有些什么呢?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谁飞向了月球?是怎样飞上去的?月球上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
不认识的字,自身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
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考虑: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交代了登月的时间和人物。)
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2~4自然段并考虑以下问题:航天员登月的过程中,哪些事使你
最感兴趣?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事大声说一说。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
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航天员会出现失重现象。(2)航天员是如何吃饭、睡觉、工作的。
4.请你以一位航天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在宇宙飞船飞行的过程中,你是如何
吃饭、睡觉、工作的。(同学们,我是一位航天员。当我飞行在太空时,因为失
重的原因,我只能漂浮在空中……)学习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5.分别用“”和“~~”勾画出从宇宙飞船上看到的月球和地球是什么样的

6.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学生读出月球和地球之美。
7.齐读2~4自然段,再次感受“飞”的过程中的趣事。
学习5~7自然段
1.设计提问:从宇宙中看月球是什么样我们知道了,那么你想像中月球上面
应该是什么样的?全班交流。
2.那么,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让阿姆斯特朗带我们去看一看。播放阿姆斯
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记录片,让学生亲身体验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3.观看后谈谈自身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读5~7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一局面的。
5.体会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的心情。
设计提问: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从“小心翼翼”中,我们能体会到阿姆斯特朗十分紧张、激动万分……的心
情。)
6.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话;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
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学生结合第7自然段(月
球中含有几十种元素,有开发价值、会成为人类的另一家园,登月的传说变成了
实际等)来理解。最终使学生明白:“一小步”指阿姆斯特朗和他的两个伙伴踏
上月球后走出的那一步;“一大步”指的是随着阿姆斯特朗等踏上月球的那一刻
,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变成了实际,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又一标志,是人类进步史上
的伟大创造。
7.带着自身的体会读5~7自然段。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中国首次登月计划”,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协助学生树立
探索科学奥妙、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八、教学反思
1.从问题入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先导,在起始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由于同一课题具有
多义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质,既可以这样考虑,也可以那样考虑,学生经过考虑后
,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谁飞向了月球?是怎样飞上去的?月球上是什么
样的?……
2.从兴趣动身,引导学生感悟。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
去学习。语文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课前搜集资料
、以一位航天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飞行的过程、观看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

上月球的记录片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感悟课文内容

《飞向月球》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以和目睹月球的神奇情
景,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4.搜集有关月球和登月的信息,增进对月球的了解,协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
奥妙、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和“月亮”有关,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呀?
2.学生自由交流与“月”有关的知识。
3.放映人类登月录像,观看后学生谈感受。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宇航员到月球上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飞向月球)
[研讨:从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动身,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研讨交流自身对
“月亮”的认识,在交流中,学生互相传送信息,了解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放录
像让学生走近科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义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
4.集体交流: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研讨: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边
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同学意见的习惯。]
(三)研读课文,深悟文义
1.学生自读课文,将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找出来,作上标志。
2.自身练习朗读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集体交流、感悟。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学生考虑: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请一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日子,航天员开始了首次
奔赴月球的旅行。在首次奔月的旅途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新奇、有趣的事情,大
家赶快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吧!
(2~4自然段):
(1)学生指名朗读自身喜欢的句段。
(2)用自身的话说说:哪些事情你认为特别有趣?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比方:失重现象、睡觉、吃饭、工作、月球和
地球的颜色变化等等。)
(4)你能不能带着此时的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学生小组内自由练读。
(6)指名3个学生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研讨:这种设计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学习课文。同时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
与文本进行充沛对话,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
过渡:在旅途中遇到这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登上月球后,又是怎样的
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自身读读后面的两个自然段,看你又有何发现。
(5~6自然段):
(1)学生自身读两个自然段。
(2)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3)从“终于”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学生自由回答。(人类对这一时刻的渴望,登月的艰难,人类对月球
的向往……)
(5)带着自身的体会再来读读课文。
(6)在登上月球之后,阿姆斯特朗也有很深刻的感受,他曾说:“这是我
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听到这句话,你有何感受?
(7)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8)教师小结:是啊,阿姆斯特朗等宇航员在月球上走出了一小步,可是
为了能够登上月球,几千年来有多少科学家不时地探索和研究,能够登上月球,
真可谓是人类进步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人类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实际。
[研讨:“问题是阅读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在读
中去解决问题,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中心,突破难点
,理解登月梦想实现的艰难和人类对这一愿望实现的渴望。]
(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迅速找到最后一个自然段。
(2)集体交流:月球上究竟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再读课文。
[研讨:再读课文,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感受更为深刻。]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身安排作业。(教师借机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月球和登月的有关
信息。)
[研讨:作业设计遵循了“分层教学”的原则,注重了个性差别。因为差别
不只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水平、学习方式
和兴趣的作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和提高。]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研讨:这一做法既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整体回顾,同时也是检验学
生对文中知识是否掌握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生字词的学习巩固
  1.出示文中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并迅速记忆。
  3.听写生字词,小组内互批互改。
[研讨: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将文章读熟,生字词也能认识,学生在互批互
改的过程中,对易错难写的字词又有了进一步熟悉,因而这里教师不必强调,学
生也能即刻掌握。]
(三)诵读交流,情感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悟阿姆斯特朗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2.交流:学生课后又搜集到的和月球或登月有关的信息。
3.教师展示近年来中外科学家对月球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资料和图片。
4.学生欣赏后谈自身的感受。
  5.学生带着此时感受朗读全文。
[研讨:在学生充沛了解和掌握月球信息,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再来朗读课
文,学生情感达到极致,感情便会自然流露,对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课后练笔,激发想像
   随着科学的不时进步,人类对月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想一想人类假如
真能在月亮上生活,那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将自身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研讨: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练笔的机会,尊重了学生
的自我感受,发挥学生想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飞向月球》公开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学会摘录相关资
料信息。
3.情感目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
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学会摘录相关资料信息。懂得
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三、教、学具
自制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初读指导,解决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应该注意的地方。
3.小老师带读、小组开火车读解决生字词。
(二)分析课文
1.奔月旅行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自然段)
(幻灯片:1969年7月11日9点32分,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阿姆斯特朗、奥
尔德林、柯林斯。)进行一些资料补充,使学生进入情境。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7自然段,读完后考虑飞向月球需要几个步骤?
(幻灯片:绕行地球 ――径直加速―― 脱离地球引力――失重条件下的漫
长飞行过程――接近着陆)
3.你对哪个步骤最感兴趣?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你对哪些步骤知道相关
的知识?课下进行考虑,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三)作业
1.生字。
2.搜集人类探索宇宙尤其是月球方面的资料。
第 二 课 时
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出示表示步骤的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我们总结出来的登月步骤,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脱离地球引力,发生失重现象。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失重的句子
  “宇航员感到自身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
起来三四米高。”
  “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
  幻灯片显示这些句子并展示失重图片,抓住“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
、飘来飘去” 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失重的感觉,指导朗读。
失重条件下的漫长飞行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75小时50分钟――三天三夜还要多三个多小时)
  这三天的旅行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方面?
●怎样睡觉:
  “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
上脚朝下悬着睡。”
幻灯片出示上面的句子和宇航员睡觉休息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体会。指导
朗读。
●怎样吃东西。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进塑料袋里,再灌
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假如是吃花生米一类
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在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获。”
幻灯片展示句子和宇航员吃东西图片。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
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标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为了说清楚宇航员们怎样吃硬颗粒状食物,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体会感觉,指导朗读。
●在飞船中看宇宙的景象:
月球:随着光线角度变化,出现奇异的色彩。(灰色、棕色、黄色……)
地球:蓝色和白色的光芒
其他天体、银河……
幻灯片展示图片,指导朗读。
●其他感兴趣方面:如怎样上厕所、怎样交流、怎样穿衣服等等。
让学生根据自身收集的资料一起讨论互相介绍,把对自身有用的知识摘录、
记录下来,把没能解决的问题也记录下来,课后继续去查找搜集资料。
接近、着陆:
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
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体会这个过程。
  幻灯片出示“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停稳”等词语,体会在月
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幻灯片出示“小心翼翼”和宇航员在月球上下登月舱的图片。
  为什么小心翼翼?(主观:激动、谨慎……客观:失重现象)
  月球上是什么景象?
  巨石嶙峋的荒原、耸立的高山(幻灯片出示图片)
  这样的月球是不是让人失望?
  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
的另一个家园。幻灯片出示月球岩石标本。
阿姆斯特朗登月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
迈出的一大步。”你是怎样理解的?
(科技的巨大进步、人类的进一步发展、生活空间的扩展……巨大的意义)
幻灯片出示这句话,出示月球城设计图片。介绍中国的“神五”和“登月计划”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