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司马光》公开课教案阅读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同学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同学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同学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同学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朋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同学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同学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同学借助拼音自身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同学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同学一局部一局部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局部(一至三自然段),让同学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局部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同学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同学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和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同学弄清事情的起因和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局部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同学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和“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同学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同学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协助同学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同学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考虑: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同学回答考虑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同学读文想象后,让同学扮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示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同学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同学扮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同学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方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小朋友。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同学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同学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同学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同学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同学自身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3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同学在紧急情况下要冷静、冷静,只有动脑筋,才干想出好方法。
  教学重点:让同学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考虑: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考虑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协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誊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和?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小朋友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小朋友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考虑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小朋友,机智体现在(想出方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小朋友!)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冷静冷静、动脑筋、想方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