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我学会了……》教学反思


习作课一直都是我最头疼的,学生在文章中总是“无话可说”,要求三百字以上的作文,有的只能写到一二百字就没内容了,还有的孩子为了凑字数,把同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了一遍又一遍,对此,我一直以来的看法是,学生不会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把事件的细节和自身的感受写出来。
  在这节课中,在引导学生对本领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之后,让他们定好一个自己准备写的本领,然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组织文章:学习本领的起因——学本领的过程——学本领后的感受和体会,之后我出示范文,让学生具体感受这三步内容在文章里的体现和写法。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给一篇范文纠错,错误的类型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顺序的错误。我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在习作中粗心的现象。
  这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学习本领过程的具体描写,把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如果对这部分一略而过的话文章内容肯定不够丰富,字数也很可能达不到要求。
  中心校刘校长白忙之中到各所学校听课视察,我有幸被校长听课,听的正好是这节习作课,因为之前刘校长并没有打招呼,来得有些突然,所以刚开始我有些紧张,但是随着内容的步步深入,我慢慢的放松了许多。课后刘校长针对这节课和我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和我看法不同的是,刘校长认为学生在习作中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学生在经历某一件事时根本没有太注意其中的过程,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最后的结果上,所以如果被要求写出学习某一个本领的学习过程,他们就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对此,校长给的建议是,课前布置一个让学生观察和回想自己学习某一项本领时的具体过程,为这节习作课的主要内容做好准备。因为习作课是分两节进行的,刘校长建议我在下午学生的草稿交上来之后好好分析一下,看学生的作文写得到底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同时考虑一下上午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下午第二节,学生作文草稿陆续交了上来,一些聪明的孩子巧妙的改写了上午我出示的范文,写出了一篇不错的文章,有的孩子是真的写了自己学会的某一项本领,开头的起因和最后的感受、体会写得都很好,可是在中间过程的部分却写的太少,最典型的是刘凯的。刘凯的作文一直都写得很棒,他是那种对于语言和文字比较有天赋的孩子,写的文章读起来很有味道,在同龄人中显得很出众。这次他的习作题目是《我学会了打乒乓球》,开头用生动的语言写了起因,中间是学打乒乓球的过程,可是这部分他只写了两三行,大概意思是刚开始不会打,经过爸爸的指点再加上自己努力的练习,最后终于会了,具体他打乒乓球时的一招一式,却一句话也没有写。我把作文拿给他,让他把打乒乓球的过程再多写一点,本以为他会像以前一样,一经我的指点立马就能修改出一篇出色的文章,结果他只是像挤牙膏一样勉强写了两句爸爸使劲儿一拍,自己又使劲儿一拍子抽了回去。我很失望,看来刘校长说得对,学生需要再回归到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有内容可写,写出生动的作文。
  对于开头的起因,有的孩子写的是“我学习包饺子的原因是看到妈妈一个人做家务太辛苦,想帮她减轻负担”,显得直接,死板,但是有的孩子就很灵活,写的是“看着妈妈一个人在厨房里包饺子,又是擀皮儿又是包,我心里想:妈妈可真辛苦呀,要是我能学会包饺子,就能帮妈妈分担了”。对于这个差别,我该怎么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得自然、灵活呢,这仅仅是和学生的智力相关的吗?我和学校老师在一起交流过这个问题,最后我总结,处于习作的初学阶段,学生的习作最主要是考模仿,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积累字词的同时要多引导学生往正确的习作方向上走,在出示范文的同时注重讲解,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水平。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