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要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重)
  2、仿照诗歌的形式,试着续写诗文。(难)
【学习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要加强生字、词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虽然是自学课文,但是没有多少较难的生字。
  2、对于诗歌这种体裁,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简练、优美,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语言明快富有跳跃感。
  3、本篇诗歌的学习教师应让学生多读,运用领读、细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法方,在读中有所感悟。
【学法指导】:
  诗文写的很美,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自主学习】
一、课文写得很美,我要放声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读三遍。
二、我要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画出文中的生词、短语、自读两遍。
2、我会读下面的词语,并抄写一遍。
暖暖的叮咛      丰收的歌吟     辽阔的音乐厅    展开的谷粒

一排排大雁     一阵阵秋风      一片叶子       一朵小花  

一滴汗水        一颗绽开的谷粒

3、诗歌写得很美,我想再美美地读一读
【合作探究】
1、初读。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要求: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3、美读。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要读出对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背诵你喜欢的小节
5、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课后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写得非常美,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为“仿写诗歌,积淀语言”这一环节作好铺垫,在学生品读体会诗歌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还听到了秋的什么声音?开始时,孩子们的思维打不开,还在重复课文里的“黄叶道别的话音”、“秋风掠过田野的声音”、“秋雨的沙沙声”、“大雁扇动翅膀的声音”等。我再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上科学课时学到的知识。在秋天里,植物动物们都有什么活动呀?”这时白锦艳同学灵机一动说:“我听到了蚂蚁搬运粮食的脚步声。”“好!你真棒!”在我们班能有这么有灵气的回答,真令我惊喜。我不禁大声喝彩!跟着下来孩子们的思维好象被打开了,有的说:“我听到了菊花绽开的声音。”一个孩子说:“我听到了蛇冬眠时的声音。”我笑了,走到这孩子身边拍拍他的小脑袋,说:“秋天蛇还没冬眠呢,我们困了想睡觉,还没有睡觉时,会有什么动作呢?”没想到她脱口而出:“我听到了蛇打哈欠的声音。”一说完,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都说童心如诗。在孩子们精彩的语言里我发现学生的智慧在闪光,但丁说的对啊,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孩子们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在接着下来的仿写环节里,他们的笔就顺畅多了。三年级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初次接触现代诗,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