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1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汹涌澎湃”、“连绵不时”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示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 听课文录音。
3、了解课文大意。
4、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5、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6、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7、自读课文。
8、讨论: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9、学习第一段:
齐读。
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10、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概括段意。
⑶ 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⑷ 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⑸ 讨论: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点的?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边读边用着重号标。
3、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5、讨论:这一句是怎样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6、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7、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
8、再写桂林的山?
9、齐读。
10、小结: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
2、朗读。
3、解释“画卷”的意思。
4、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时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5、以“舟行碧波上。
6、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
2、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
(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3、概括中心思想。
4、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综合的结构。
⑷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2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安排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俺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同学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俺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同学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汹涌澎湃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⑵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同学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⑶ 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⑴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⑵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竞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同学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⑶ 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⑴ 引导同学质疑。
⑵ 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⑶ 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同学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置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同学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安排作业: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⑵ 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⑶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俺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时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考虑: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同学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⑴ 品读第二自然段:
① 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同学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② 比较阅读,引导同学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洁可爱。
③ 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同学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④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⑵ 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 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② 比较阅读,引导同学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③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同学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④ 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同学感悟比较烘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考虑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俺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发明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一起评点。
《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 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同学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⑵ 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同学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 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 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协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同学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同学畅谈自身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习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习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同学质疑、解疑:
⑴ 在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⑵ 在伙伴的协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同学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2、同学自由准备。
3、请同学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同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同学谈谈自身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协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同学沈某某。
【公开课教案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同学学习的典范。
二、随班生基本情况介绍
沈某某同学(以下简称A生)是俺班的随班就读生,A生出生于1995年3月,刚进学校时,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小朋友,上课反应较愚钝,做作业时动作很慢,字体也不够端正,但较听老师的话,平时能做好老师安排的作业,再加之家长也比较重视对小朋友的学习,平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因此一、二年级时小朋友的语文学习成果基本上还能达到合格。随着年龄的增加,语文的学习的除了要识记一些字词句外,还要求同学掌握一些阅读、思维的方法,尽管老师家长在学习上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协助,但A生的学习成果明显落后,尤其表示在阅读和作文方面。在老师的一再动员下,四年级时,A生参与了金山医院组织的智商测试,大韦氏量表IQ为62。A生学习态度较端正,机械识记能力相对较好,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欠缺。本课时,依据A生个别化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总目标和单元目标,为她制定的课时目标为:字词的学习上,通过自学及教师的辅导,要求其掌握80%左右,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课文大概的意思,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在老师、伙伴的协助下,对文章的结构及内容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在句子理解,语言表达方面则降低要求,能在读中感受句子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三、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局部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同学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同学谈谈感受。在这一局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身的感受,努力发明机会让她发表自身的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胜利的愉悦。
在同学学习重点段落时,要求同学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一局部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协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局部教学时,虽然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学当小导游,练习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协助她,让她说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俺要求同学再次谈谈自身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俺想同学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同学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身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别,始终考虑到随班就读生学习,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小朋友,为了一切小朋友,为了小朋友一切”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