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战中,希特勒不仅残害他国人民,对本国的犹太人更是灭绝性的残害,铁证就在我们马上要学的一篇经历法西斯迫害致死者的日记里。
二、了解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背景
希特勒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之一希特勒,在二战期间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惨遭屠杀的犹太人多达600万!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如此仇视犹太人,他屠杀犹太人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犹太人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教。而犹太人不信仰耶稣,他们信仰犹太教,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
犹太人逃亡西欧后,当地封建主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因为当时土地被视为最珍贵的财富,所以只许他们经营商业。就这样特殊的历史环境铸就了犹太人聪明、坚强的特性,并且逐渐富有起来。
到了近代,欧洲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的资产阶级与犹太人又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头上。大批犹太人被迫再次流浪到美洲和东欧。就是这样,犹太人长期不能融入欧洲,欧洲人反犹思想也一直延续下来。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同时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国内矛盾,并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称霸世界。当时犹太人在欧洲十分富有,希特勒等纳粹分子利用欧洲人传统的反犹情绪,加以渲染,宣称犹太人是罪恶的民族,劣等民族,就这样把矛头对准了犹太人,给所有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发泄转嫁的渠道,并借此大量掠夺犹太人的财产,为称霸世界打下了经济基础。同时,反马克思主义是希特勒反犹的又一政治原因。希特勒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洪水猛兽,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认为犹太人利用马克思主义把民族划分为阶级,搞阶级斗争,因此若不“肃清马克思主义”德国就不能重新崛起。巧合的是马克思也是犹太人。再有,希特勒早年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缺乏良好的教育,铸就了自私、狂妄的性格。脾气暴躁是他的性格典型,这就造成了他的狠毒和残忍。从而引发了一场人类历史的悲剧。
三、了解安妮及《安妮日记》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八人中唯一幸存者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安妮的日记从 1942年6月12日 写到 1944年8月1日 。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1944年有一天,她知道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特别提到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安妮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安妮被德军逮捕后,和她父亲同一建筑工地工作的两位秘书,收集了散落一地的日记并交给幸存的安妮的父亲。战后安妮的父亲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四、自读课文,概括归纳每则日记中心内容
第1则——有关日记说明,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以及盖世太保惩罚人质的情况。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
第4则――主要写飞机空袭,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我的神经质及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痛苦感受。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
第8则――思考战争的性质,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憧憬自己的未来。
第9则――写自己在战争中的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
五、问题探讨
以下问题来自课文后的“问题探讨”,与同学合作,先思考,再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日记是生活的记录,是与自我心灵的对话。阅读安妮的日记,想一想,在纳粹迫害下,安妮是怎样记写自己的遭遇和心灵痛苦的。为什么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她仍然能说“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这表现了安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对此你如何理解?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的索科洛夫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也有各自的生活追求。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被改变的,作者试图告诉人们什么。
4、从日记看,作为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却有着惊人的思想和成熟以及上乘的表达力,对比一下我们这些比她大的高中生,却那么地浅乏和幼稚,表达又是那样地苍白无味,读你本文,你有何感受?
第1题答案 问题分析:本题可以拆分为3个小问题:
①安妮是怎样记写自己的遭遇和心灵痛苦的。
“记写”就是记录写下,问的是怎样记录写下,而不是问写下什么。这个问题不能在文本中直接截取文字做答案,是要靠分析总结来完成。
答案:安妮身心遭受摧残的情况下,通过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事实记录了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罪恶,记录了战争的恐怖,记录你自己心灵的痛苦。
②为什么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她仍然能说“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
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通常会反抗和报复,或者逆来顺受。而安妮是“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她的理想,她的理想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人们将和平相处。
答案: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人们将和平相处。所以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她仍然能说“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
③这表现了安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这个答案和上一题答案有关,也是通过分析提炼。答案:表现出她正直善良的天性和宽广的胸怀。
综合答案:安妮身心遭受摧残的情况下,通过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事实记录了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罪恶,记录了战争的恐怖,记录你自己心灵的痛苦。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人们将和平相处。所以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她仍然能说“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表现出她正直善良的天性和宽广的胸怀。
第2题答案 问题分析:
“芸芸众生”就是他的人民。“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是说他的人民对战争有一样罪过,有一样的责任。理解这句话,要了解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人民对统治者发动的战争持怎样的态度和怎样的行为。
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杀人者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同样,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战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所以说他们的人民对战争一样有罪过,一样有责任。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答案:“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是说他的人民对战争有一样罪过,有一样的责任。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都是他的士兵所为。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日本这个民族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正视战争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恶,他们还一直极力否认自己的罪恶,这是一个难知是非,不会反思的民族。
第3题答案
问题分析:
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被改变的,作者试图告诉人们什么。
索科洛夫、我、安妮,他们原来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各自追求的理想,战争使他们有了怎样的改变?作者以他们的改变和命运表达什么思想?
答案:《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的索科洛夫与世无争,他只想过安定太平的日子,然而战争爆发,全家死于战火,只剩他孤身一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虽然有点懵懂,但他毕竟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安妮正是读书的孩子,更想成为未来的作家。而战争无情地破坏了一切,剥夺了他们最平常的梦想。作者试图通过作品告诉读者或后人:在不人道的战争中,无论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遭受苦难的总是人民,战争摧毁了普通人的生活。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