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蒋 卉
一、教材编排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承接四年级上册“我的发现”的编排特点,本册依然主要通过两个小学习伙伴对话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与一至三年级相比,内容由以前的发现字、词特点为主,逐步转向以发现句、段、篇的特点为主。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学习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用整体视野观照教材,简化头绪,聚焦重点
本册“我的发现”的内容依次是认识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认识拟人句,了解双引号的作用,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内容的编排上,看似“形散”,实则“神聚”。八项学习内容基本体现了“阅读”和“习作”这两个板块在本学期的几个重点训练项目。教材的具体安排情况见下表:
将“我的发现”与本册的重点训练项目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会看到八次学习内容不是“零散”的个体,而是灵动的整体。它们在不同的单元中,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重点训练项目。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关注到前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简化头绪,聚焦重点。
三、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
“我的发现”,顾名思义,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互动交流。“我的发现”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语言表现形式、总结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另外,由于大部分话题内容涉及的是本学期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教学中,不能将“发现”的内容作为一个个单纯的知识点进行传授,一读了之。而应将对它们的学习与感悟渗透到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渗透到全册教材的教学中。
(一)“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认识排比句)
1.教材简析。
学生是第一次比较“理性”的认识排比句。从教材提供的例句和对话中,可以初步把握排比句的结构特点: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在对话的结尾部分,小林好像还想谈一谈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但又欲言而止。其实,这是编者的有意而为之,其目的是给学生留下进一步交流的话题和空间。
例句选自《桂林山水》一文。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这样的表达客观而冷静。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之后,能让每位读者都真切感受到:漓江的水,静到了极致,流动的江水近在咫尺,你却感觉不到它的流动,天地澄明,令人物我两忘。漓江的水,清到了极致,连江底的沙石都一览无余。漓江的水,绿到了极致,仿佛是仙女遗失在人间的一块翡翠。漓江之美,就像缓缓流动的江水,浸润着我们的心田。
朗读这样的句子,我们能充分体验到景美、言美、情美。再加上三个分句的结构完全一致,均采用先概括再描述的方式来突出水的不同特点,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称的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这应该就是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吧。
2.教学建议。
(1)读一读,你发现这段话的句式排列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发现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2)比较句子,发现句子的表达效果。
(3)师生合作朗读,体会节奏美。
(4)举一反三,从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
3.拓展无极限。
(1)从天空往下看,房子像汽车,车子像小瓢虫,河流像蓝色的带子。
(2)大地像一位巨人,丘陵和盆地是他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是他的头发和胡须,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
(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
1.教材简析。
小林和小东这次谈论的是大多数孩子都感到很苦恼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作文越写越好呢? “发现”的切入点是“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这也是本册教材在“习作”教学方面需要落实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它的落实不仅体现在第二组课文的教学中,还需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相机渗透,逐步落实。
学生作文常常感到头脑空空,没话可写,其中主要的一点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不会观察。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头脑中才能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写作的材料也才会越积越多。学生学会观察就等于获得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不仅对习作,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当然,提高习作水平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多看课外书;制作读书卡片;写读后感;学习修改……
2.教学建议。
(1)激发学生的兴趣最为关键。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獉带獉着獉有獉趣獉的獉问獉题去观察周围的生活,例如,同一棵杏树,在春天和秋天有什么不同?给妈妈讲一个笑话,看看妈妈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化“有形”为“无形”,在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如“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
(2)充分利用教材,从精彩的语段中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发现观察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可以选择《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过孔隙的一段文字为例,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是怎样将孔隙的窄小和过孔隙时的险趣表现出来的?
(3)勤动笔。鼓励学生写“观察札记”,不限篇幅,不限形式,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闻、所得,记录下来。
3.拓展无极限。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一天过去了,可是他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几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好几天,没看出什么好写的。”
“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的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说:“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
(三)“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1.教材简析。
本次“我的发现”安排有三组语句,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每组的第二个句子加上副词后,表达的感情更浓重了一些。第一组的第二句,加上“终于”后,让人更加体会到科学家研究时间之长、劳动之艰辛、成果之不易。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表示程度的副词“根本”后,让人体会到海龟所遭受的灭顶之灾完全是由我们人类的“好意”造成的,也更能表达人们心中无限自责和追悔之情。第三组的第二句加上“居然”后,更强调了“不相信”的程度。
教材采用“比较”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比较,是精心揣摩的一种方式,是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的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充分比较,发现副词的表达效果。
2.教学建议。
(1)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加上带点的词语后,句子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回顾课文内容,将句子回归语境,再读,再比较,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3)从本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