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反思 教后记
兴庆区上前城小学 赵淑梅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近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平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麦哨教学反思
《麦哨》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乡下人家》、《牧场之
国》、《古诗词三首》三篇有关乡村生活的课文。上这堂课前,布置学生结合综合学习的任务,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多读是品位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
我以麦哨为引子导入课文,介绍了麦哨的做法,让孩子们模仿吹麦哨声音,孩子们马上进入了学习热潮,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对学习《麦哨》一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初读课文学生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找出描写麦哨的段落。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让他们体会当时的情景,切身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感。
吸取自己以前教学中,让学生朗读不足的缺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读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学节奏,为孩子们创设读的平台,有自由读、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声呼应读、师生配合读等,各种读法交叉进行,始终提醒自己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读有所得,读有所长。
上次在舟嵊小学听了姜茗芳老师的对自己课的评价后感触很深,她说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给出对或错,学生回答问题时才是一个老师最紧张的时候。于是在平时教学中自己开始注意自己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麦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述不完整,或有语病时,我都会及时提醒他们,给足时间,让他们自行纠错。当一个孩子读课文漏字时,在肯定他的优点之后,鼓励他别急,不要漏字,把句子读通顺。
这堂课可能由于没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自己也比较放松,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也比较多,整堂课比较自然融洽。但毕竟自己经验有限,很多地方不能很好的应变。如让学生读的时候每一个环节要求还是没能做到层层递进,想到该让学生读的时候才让学生读;感悟乡村美景时,学生找出的句子和自己预设地不一样时,没能很好的衔接,只是读一读带过,直到找到自己所需的句子为止,这样显得有点为教而教,不够尊重学生的自读感悟。
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是自己的一次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己也会牢牢抓住机会争取每一次都有所得。
《麦哨》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我们师生是在一种很轻松、很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
事先我没有布置学生预习(因为同步辅导资料上早就有现成答案可供抄袭),我自己也没有看教参(因为教参常常引导我注意这里、注意那里),我想看看在师生双方都没有准备的最原始、最自然状态下的语文课堂到底是怎样的。
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觉得跟我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对学生们说:“事先我也没看过这篇文章,我们一起同时开始学习,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读文心得。”此后是二十分钟的安静默读。不时有学生在书上划着、标记着,在空白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我也在划着、标记着。
交流开始了。学生抢着发言,甲说:“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这一段描写了割草孩子的外貌,用了比喻句。”我插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他答:“把脸蛋比作月季花;把细汗比作露珠。”我:“其余同学都同意他说的吗?”“同意。”“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可以自由站起来跟他一起读读这一段。”乙说:“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它用排比手法给我们介绍了金色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雪白的萝卜花,颜色很丰富、很美。后面还说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这是拟人手法。还有‘麦芒像线条,麦穗像音符’连用了两个比喻。”“你说得很准确。愿意读读吗?”“愿意。”由于我没有说要站起来,几乎全班学生都坐在位子上跟着他一起读起来,我没有任何反对,只是站在一边仔细倾听着。读完,丙说:“第五自然段写的内容让我很羡慕,平时我们根本不能像农村孩子那样自由玩耍。”“他们都玩了些什么?”“翻跟头、竖蜻蜓、摔跤。”“你会竖蜻蜓吗?”“不会。怎么竖?”“我也不会。不过我想应该是头朝下、脚朝上、两手撑地。”我的回答引来了几个附和声“是的是的!你看课文里的插图就是你说的那样。”我们大家这才注意到课文插图。果然,淡蓝色清澈的湖水边是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旁边绿茵茵的草地上孩子们正在玩耍,“绣花兜肚”在摔跤;“白布衫”在竖蜻蜓;其余孩子或呐喊助威,或拍手叫好。书包和草帽扔在地上,一篮子打满的青草也搁在一边,看样子他们是放学以后割完草才玩的。我近乎自言自语的描述学生们听得非常专心,都沉浸在画里。突然一个声音传来“画里怎么不画‘茅茅针’呀?老师你吃过吗?”“我小时候吸过,是清甜清甜的。”“多好,不花钱的天然饮料。”他坐在座位上嘟囔着。看样子是被第六自然段里描写的茅茅针吸引了,我真佩服他的联想力。
“1、2段和7、8段有人喜欢吗?”老师,留给你喜欢吧。”“你们劝我喜欢有什么理由吗?”“有哇!它们一头一尾这是首尾呼应呀。”大家都笑起来。
我想知道,这没有引申、没有拓展、没有咬文嚼字的细细品味、在课文中自然而然感受、产生的愉悦是否是一堂正宗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