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读写结合训练点集锦


前 言
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无论是从丁有宽老师那样的名师大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老师的感悟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夯实“读写结合”教学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鉴于此,我们有了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读写结合教学具体化,系列化的灵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经验材料。材料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成系列的体现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过程。同时能够体现什么样的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些什么,教师可以怎样引导学生学,学到什么程度。
经过广泛探讨,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我们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学环节设计”,这是他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相信有了“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作为参考,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优势资源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编写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确定每一学段,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参考的信息整理筛选如下:
第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质要求我们在进行读写教学时,既要关注技法,又要关注精神,这样二者才有统一性的结合。因为技法和精神又是包含过于丰富的概念,所以课标又很细致的给我们规定了不同阶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具体到小学三个学段,课标里有这样的要求:首先从整体上要求孩子们既要具有爱祖国,重集体,讲团结,求事实的人文精神,又要掌握说汉语,用汉字,文从字顺,口齿清晰的工具性要求。其次是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
第一学段,读的方面要求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读什么的问题。另外,要求孩子们在诵读诗歌古诗等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是怎么读的问题。写的方面要求孩子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另外要学会使用学过的词语,这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第二学段,读的方面同样是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以上的这些内容,不只是向我们说明了读什么,怎么读,还有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是详尽而丰富的。写的方面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
第三学段,读的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这些读的要求较之前两个学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要求。写的方面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个人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等。
“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包括前言、目录、单元整体训练说明和每一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设计。前言部分是我们活动的总纲,里面有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每一单元的整体说明是对本单元读写内容和能力训练要求的的总述,体现出各阶段各部分内容的训练目标。每一篇课文,我们设计了1——4个读写结合点,部分附有下水文,为大家进行这一环节设计时提供参考。美文欣赏部分,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教师的教学。
如何用好“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我们编写组有如下建议:编写“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是针对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的训练薄弱的情况采取的一种具体措施,希望借此能够加强阅读课堂教学中写的训练。因此,本材料只为进行写的训练这一教学环节提供备课参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案。参考时,材料中设计的结合点不用面面俱到,要有选择性的使用,教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实际自行设计读与写的结合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倡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有更广泛的拓展和引导,厚积薄发为妙。此外,尤其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不能因为重视了学生写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识字写字、朗读等能力的训练,更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又一个习作能力训练的叠加,肢解了课文内容,淡化了课文情感,把语文课上成了练习课。
我们编写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切实的帮助。但是,由于我们的才力所限,又是初次使用,难免有所疏漏。为了能够不断完善设计内容,及时分享大家工作中的点滴收获,让更多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的内容更臻于完美,我们特成立了“喀旗小学语文教师二群”QQ群(群号:287224791),建立了全旗小学语文教师网络教研组。欢迎您的参与。
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编写组
        2013-3-1
第二学段阅读与习作阶段目标
◆  阅读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  习作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
单元读写目标:
1.体会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并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熟读成诵精彩的语段,增加文化积淀。
3.了解排比句式,学习运用排比、比喻等表达方法。
4.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是本次单元习作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提高的一点要求);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1、古诗词三首
◆训练点一:朗诵《望洞庭》这首诗,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训练点二:课外搜集有关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味。
推荐: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春游湖(宋  晁冲之)
忆江南一、忆江南二(唐  白居易)
2、桂林山水
◆训练点一:仿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不但极富美感,而且读起来节奏感强,是许多人都喜欢的表达方法。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方式,写一个片段,激发读者兴趣并突出景物特点。
◆训练点二:仿写。
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进行对比,并在下文突出表现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对比的方式,写一个片段,突出景物特点。
◆训练点三:课后的阅读链接与课文有着紧密联系,虽与课文表现形式不同,但同样写出了漓江的特点,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训练点四:本文词汇丰富,句子优美,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训练点一: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用“……即使……也……”写句子。
◆训练点二:课文描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时,依次写了“映山红”、“油桐”、“沙土”,最后用“眼前一片明艳”概况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请模仿这种写作方法,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训练点三: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这些描写有详有略,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重点。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试试。
◆训练点四:写一篇文章,向读者介绍你游览过的一处景点,要按一定顺序写,把景点的特点写具体。
4、七月的天山
◆训练点一: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美景,过渡非常自然,这与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有着很大的关系: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训练点二: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上“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与读者分享快乐、惊奇、及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训练点三: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训练点四:推荐阅读。
阿里山的云雾
雨停了,在去姊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第二单元  以诚待人
单元读写目标:
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决。
2.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4.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写完后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本册侧重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以及其他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5、中彩那天
◆训练点一: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从这一个“擦”字,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现在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时候,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呢?心里想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父亲终于拿起了橡皮,他 ……
◆训练点二:我能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训练点三:如果你就是库伯,如果你是“我家”的一位邻居,如果你是一位记者,如果你是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如果你是本市的市长,如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你会怎么做?
◆训练点四:课文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了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提到: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你怎样理解“母亲”的话?联系生活实际把体会写下来。
6、万年牢
◆训练点一: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一说。
◆训练点二:拓展阅读。
闪光的礼物
从9岁起我就得挣钱了。于是,我就问米瑟利先生能不能给我一条放学后送报的线路,他是当时《先驱报》在芝加哥的代理人,住在我们家附近。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他就分一条线路给我。
爸爸替我买了辆旧自行车,可随后他就因肺炎住院,不能教我骑车了,不过米瑟利先生并没有提出要亲眼看我骑自行车,而只是提出看看自行车,所以我就把车推到他的车库去给他看,然后就得到了那份工作。
起初,我把报袋吊在车把上,推着车在人行道上走。
可推着装着一大叠报纸的自行车走,行走更加不便。几天后我就把车留在了家里,开始借用妈妈的购货两轮手推车。
我总是把手推车停在人行道上,遇到两层楼的门廊,第一投没投准,就再投一次。每逢星期天,报纸又多又沉,我依然把每份报纸拿到台阶上,而不是一扔了事。如果下雨,我就把报纸放到玻璃门里面。如果是公寓楼,我就放在大厅的入口处。碰到下雪或下雨,就把爸爸的旧雨衣盖在手推车上面,给报纸挡雨雪。
用手推车送报比用自行车慢,但我不在乎。我每次都会遇到附近的许多人——意大利裔、德国裔或是波兰裔人,他们总是对我很友善。
我用8个月的时间,把我原来只有36个订户的线路增加到59户,这些新订户都是老订户介绍的。有时,人们在街上拦住我,要我把他们也添到我的订户单上。
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天每份挣5分,每星期四晚上收报钱。由于多数订户每次都要多给我5分或一角的,很快,我得到的小费就比从米瑟利先生那里得到的工钱多了。我把我的大部分工钱都交给了妈妈。
1951年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四晚上,我按响了第一个订户家的门铃,里面的灯是亮的,可没人来应门。于是我又来到第二家,还是没人应门,接下去的几家都是这样。
不一会儿,大部分订户的门铃都被我按过了,可好像哪一家都没人在。
这下我可着急了:每个星期五我都得交报钱。圣诞节快到了,我竟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出去买东西。
当我沿着人行道走向戈登的房子时,我听到里面有音乐和许多人在说话,我高兴起来。我按响了门铃,门应声而开,戈登先生简直就是把我拖了进去。
他家的客厅里挤满了人——我的59家订户几乎全到了!在客厅中央,停放着一辆崭新的名牌自行车。车身是苹果红的,上面还有一盏电动前灯和一个铃铛。车把上挂着一个帆布袋,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这辆自行车是大家送给你的。”戈登先生说。
那些信封里装着圣诞卡,还有那一周的订费,大多数还装有慷慨的小费。我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一位妇女叫大家都安静下来,并把我轻轻地领到屋子的中央。“你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报童!”她说,“你没有哪一天漏投过或迟到过,没有哪一天的报纸给弄湿过。我们都看见过你在外面冒着雨雪推着那辆购货车,所以大家都认为你应该有辆自行车。”
我所能说的只有“谢谢你们”,这句话我说了一遍又一遍。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7、尊严
◆训练点一:学完课文,你认为尊严是什么?请以“尊严是……”写下一句你的感悟。
◆训练点二: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人物的品质,请你仿照这种写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一个你敬佩的人。
8、将心比心
◆训练点一: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你经历过这样的事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训练点二:积累: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
单元读写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
2.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互相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一些学过的修改符号。
9、自然之道
◆训练点一: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点二:你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训练点三:拓展阅读。
蛇与庄稼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想不到庄稼的收成竟与蛇有关!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训练点一:课文在介绍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时,选择了确凿的材料,引用了详实的数据,大大激发了读者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以后我们在写类似文章时,也要先去搜集有关资料。
◆训练点二:我们周围有没有破坏环境的现象?通过调查了解被破坏的环境,前后对比,写一写《……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训练点一:“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试着用“反复……终于”写一句话
◆训练点二:科学是多么神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你能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吗?先和同桌说一说,之后全班交流,最后写一写。
12、大自然的启示
◆训练点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再说一说理由。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训练点二: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和同学交流。我们还可以将这种写法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第四单元  战争与儿童
单元读写目标:
1.提高默读的速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色彩。
3.仔细观察图片,从多个侧面、角度展开想象和联想,完成一篇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13、夜莺的歌声
◆训练点一: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试着写一段对话,并运用提示语的不同形式来描写。
◆训练点二: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14、小英雄雨来
◆训练点一: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文中划线的是比喻句,描绘出了雨来家乡的美丽。日本侵略者来侵犯这么美丽的家乡,能不激起雨来的憎恨吗?他能不与敌人斗争吗?看来,比喻句也有感情。
再看下面这两个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我们也来写一两个比喻句。
◆训练点二: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句动作描写,不仅写雨来速度快,更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展开想象,雨来为了引开敌人,保护交通员,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他为什么不害怕?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训练点三:这篇课文里的拟声词运用得非常贴切,对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及人物思想感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抄课文中的拟声词,体会这些拟声词在课文中起到的作用。以后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拟声词,要学好它,用好它。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训练点一:补写。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爸爸的心声,并把爸爸的心声写下来。
◆训练点二:写书信。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销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和平之花”虽美,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作为21世纪的少年儿童,你想对现任联合国秘书长说些什么?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训练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请你来呼吁,你能否对诗的最后一段补充新的内容?模仿着写一写。
◆训练点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春天?请你试着描绘一下。
第五单元  热爱生命
单元读写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写下来,写出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写完后认真修改。
17、触摸春天
◆训练点一:补写。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
◆训练点二:仿写。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都可以_________,只要你_________;谁都可以_________,只要你_________……
18、永生的眼睛
◆训练点一: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父亲留给我的是_________,留给我的是_________,留给我的是_________, ……
◆训练点二:写感受。
    “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抓住“热泪盈眶、跑、紧紧、拥抱”体会温迪的感动,感受父亲对温迪的影响。
温迪会对外公说些什么呢?
19、生命 生命
◆训练点一:读课文,仔细思考,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的飞蛾,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精彩。
这是一截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瓜苗,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精彩。
◆训练点二:积累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训练点三:写一写学完课文的感受。
◆训练点四:拓展阅读。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我们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健康无恙时,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天惦记着它呢。
有时我想,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今后的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非常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有些人不懂得珍惜生命,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丧失视力的人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成年后失明几天,或者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如果说我凭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的事物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假如我是个校长,我要设一门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
20、花的勇气
◆训练点一:仿写。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这些句子将花的颜色,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学习例句的描写方法,从不同方面去描写一种植物。
◆训练点二: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第六单元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读写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并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体会拟人句的作用。
21、乡下人家
◆训练点一:恰当地运用拟人句能使得语言生动形象。读下面的句子,也尝试着写一个拟人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训练点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乡下人家的冬天会有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呢?想象一下,并把想到的写下来。
22、牧场之国
◆训练点一:作者对荷兰充满了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能够理解“真正”的含义吗?
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3.真正的荷兰,(                   )。
4.真正的荷兰,(                   )。
5.真正的荷兰,(              )。
这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话就像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训练点二:学习作者总分的构段方式。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写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其他段落具体描写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当中使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使布局谋篇更加严谨。
◆训练点三: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请摘抄课文中的拟人句。
23、古诗词三首
◆训练点一:找出三首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训练点二:朗诵古诗词,并选择一首,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训练点三:背诵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推荐: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社日(唐  王驾)
三衢道中(宋  曾几)
24、麦哨
◆训练点一:找出描写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句子读一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段话,表现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
◆训练点二: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并抄下来。
◆训练点三:推荐阅读。
故乡的芦苇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第六单元  执着的追求
单元读写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2.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3.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4.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个自己敬佩的人。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训练点一: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训练点二:学完了课文,你想对伽利略说些什么?
◆训练点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26、全神贯注
◆训练点一: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写写自己的发现。
◆训练点二: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7、鱼游到了纸上
◆训练点一: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仿照上面的描写,观察一个你熟悉的人,写一写他的外貌。
◆训练点二: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训练点三: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训练点四: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读下面的故事,再结合本课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曾经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店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的全部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同它前后的五十匹马是不一样的。
28、父亲的菜园
◆训练点一:“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事写出来的?记住,我们要写一个人,也要通过具体的事来写哟。
◆训练点二:
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那天,父亲正在吃晚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这段通过对“父亲”准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在开荒、填土时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精神。仔细观察一个人的动作,写一个人物动作描写片段,表现人物特点。
第八组  故事长廊
单元读写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2.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29、寓言两则
◆训练点一: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纪昌学射》这个故事,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要写下来。
◆训练点二: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训练点三: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像《愚公移山》、《郑人买履》、《买椟还珠》、《滥竽充数》等等,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请大家找到这些故事读一读。
30、文成公主进藏
◆训练点一:缩写。
文成公主是怎样进藏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训练点二:推荐阅读。
    《一幅壮锦》、《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
31、普罗米修斯
◆训练点一:空白处补写。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想象人类在没有火的蛮荒时代的困苦生活,把想到的写下来。
◆训练点二:空白处补写。
当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远万里来到高加索山的悬崖上,用箭救下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时,人们会有什么表现?
◆训练点三:古希腊神话中写火是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而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又说火是燧人氏带到人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课后请同学们去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从中寻找答案。
32、渔夫的故事
◆训练点一:读完了课文,你怎样评价渔夫和魔鬼?
◆训练点二: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模仿上述的外貌描写,写一写渔夫的外貌。
◆训练点三:推荐阅读。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读一读。
《辛伯达航海故事》。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