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我去爬树》课后反思
《爸爸带我去爬树》这是一篇内容浅显又深刻的儿童文学作品,揭示了现代人都非常关注的主题——回归自然,以及城市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深入,我又反过来让学生围绕课题“爸爸带我去爬树”,重点提出“爸爸为什么要带我去爬树”和“爸爸怎样带我爬树”这两个问题来理解。当学生找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相关语句后,我让学生与第一课《养花》相联系,得出“爸爸带我去爬树”的目的:要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锻炼体格,回归自然……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与家长去爬树、钻洞、登山、下河过,很多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大多数是去公园、动物园或海边,而那些真正来自于农村的新晋江人,他们也大多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没有了与“自然”的接触机会。所幸的是有三个同学的回答让我有些欣喜。一个说爸爸在他七八岁时带他去竹林玩过,爸爸是任由他随处玩的,结果差点掉到山崖下;一个说爸爸带他到山林中去采蘑菇,爸爸先教他怎样识别蘑菇的种类,然后让他学习采摘,并和他一起炒蘑菇,品尝劳动果实,收获了快乐;一个则说爸爸带他到海边时,总是拽着他,生怕他出事,让他玩得很不自在。于是我趁机抛出话题:“爸爸怎样带我爬树”,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明白“爸爸”很有“计划”性:第一选好“爬”的对象--郊外的树;第二是循序渐进,先爬较小的树热身,再爬大树;第三是放手并用“微笑”激励“我”爬上树;第四是作示范,自己爬树;第五是做好保护工作,下树在先,有扶有助;第六是边爬边交流,提高孩子的认识。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有心的爸爸,就像那个带同学采蘑菇的爸爸一样,寓教于乐。这样学生都学到了自己将来也该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懂得该如何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说服了。紧接着,我再让学生找到“我”又是如何爬树的,从而明白了作为城市的孩子的生活天地是狭窄的,必须积极到自然界中去锻炼,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生活环境给自己的成长带来某些遗憾。最后,我答应同学找个时间去爬山或去春游,并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带我去——,让有去过的学生完成。
就这样,课文学完了。然而,我却没有太多的开心——毕竟现在的学生的生活真的让人有点担忧。那么,我们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作为教育学生的公众性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他们、锻炼他们?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时代问题……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反思
《爸爸带我去爬树》是一篇内容浅显又深刻的儿童文学作品,揭示了现代人都非常关注的主题——回归自然,以及城市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深入,我又反过来让学生围绕课题“爸爸带我去爬树”,重点提出“爸爸为什么要带我去爬树”和“爸爸怎样带我爬树”这两个问题来理解。当学生找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相关语句后,我让学生与第一课《养花》相联系,得出“爸爸带我去爬树”的目的:要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锻炼体格,回归自然……
这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想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可是课讲完了我却高兴不起来,毕竟现在的学生的生活真的让人有点担忧。那么,我们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作为教育学生的公众性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他们、锻炼他们?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时代问题……